[发明专利]一种粗铜精炼的生产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910203782.1 | 申请日: | 2019-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7197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7 |
发明(设计)人: | 周俊;臧轲轲;余小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铜陵有色金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B15/14 | 分类号: | C22B15/14;C22B9/10 |
代理公司: | 合肥诚兴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9 | 代理人: | 汤茂盛 |
地址: | 2441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精炼 生产工艺 | ||
本发明涉及有色金属冶炼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粗铜精炼的生产工艺,其步骤为:加入造渣剂、粗铜进料、氧化造渣、排渣、还原。采用上述粗铜精炼的生产工艺,先加入造渣剂再加入粗铜熔体,氧化造渣过程中,粗铜中的Fe在氧化初期即与造渣剂结合形成炉渣熔体,因此能避免产生Fe3O4固溶体析出,粘结到炉壁和炉底形成炉结,保持了炉膛容积和炉体的正常转动;粗铜熔体分次进料、分次进行氧化造渣作业,氧化过程易控制,大大减少了Fe由于过氧化而产生Fe3O4的机会,因而有效控制了炉结的生长;分次进料、分次氧化造渣结束后再进行排渣,减少了排渣的频次,避免了大量铜随炉渣排出,大大降低了渣含铜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色金属冶炼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连续吹炼工艺所产粗铜精炼的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火法铜冶炼工艺一般包括熔炼、吹炼和精炼三个工序。采用连续吹炼工艺生产粗铜时,由于其熔池中共存有大量的炉渣和粗铜,为了降低渣含铜,保证冶炼铜的直收率,所产出的粗铜含硫很高,这样由铜锍组成的化学平衡决定了粗铜含Fe也很高。
目前,采用回转式阳极炉对连续吹炼工艺产出的高含Fe粗铜进行精炼时,粗铜中的Fe在精炼的氧化期被氧化成Fe3O4,形成含Fe3O4高的尖晶石固溶体,部分粘附到精炼炉耐火砖炉壁上成长为炉结。炉结的存在会增加阳极炉壁厚,这样不仅会减少阳极炉炉膛容积,降低阳极铜的单炉产量,增加阳极炉浇铸的频率,因而将提高冷铜发生率,冷铜回炉重炼时又会降低产量,增加能耗。炉结过大时,将造成阳极炉偏重而使其倾转困难。此外,Fe3O4的存在会增大炉渣粘度,造成阳极炉排渣困难,大量铜将随渣排出,又增加了炉渣的处理量和处理难度。因此,在使用回转式阳极炉精炼连续吹炼粗铜时,如何控制炉结生长,已经成为本领域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控制炉体内炉结生长的粗铜精炼的生产工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粗铜精炼的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a)加入造渣剂:向精炼炉内加入造渣剂,倾转炉体,使造渣剂铺置于炉内;
b)粗铜进料、氧化造渣:向精炼炉内加入粗铜熔体,粗铜熔体的进料方式为分两次进料或分三次进料:分两次进料时,每次加入粗铜熔体后,倾转炉体,通入空气进行氧化造渣作业;分三次进料时,第二次和第三次加入粗铜熔体后,倾转炉体,通入空气进行氧化造渣作业;过程中粗铜熔体温度保持在1200~1240℃;
c)排渣、还原:最后一次氧化造渣作业结束后,将产出的炉渣从炉口撇出,进行还原作业后得到精炼铜。
采用上述粗铜精炼的生产工艺,先加入造渣剂再加入粗铜熔体,氧化造渣过程中,粗铜中的Fe在氧化初期即与造渣剂结合形成炉渣熔体,因此能避免产生Fe3O4固溶体析出,粘结到炉壁和炉底形成炉结,保持了炉膛容积和炉体的正常转动;粗铜熔体分次进料、分次进行氧化造渣作业,氧化过程易控制,大大减少了Fe由于过氧化而产生Fe3O4的机会,因而进一步控制了炉结的生长;分次进料、分次氧化造渣结束后再进行排渣,减少了排渣的频次,避免了大量铜随炉渣排出,大大降低了渣含铜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铜陵有色金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铜陵有色金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0378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