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激光焊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204959.X | 申请日: | 2019-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1599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31 |
发明(设计)人: | 杨上陆;陶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23K26/21 | 分类号: | B23K26/21;B23K26/067;B23K26/7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一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66 | 代理人: | 徐迅;祝莲君 |
地址: | 20180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激光 焊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激光焊接方法,将多激光束激光能量作用于搭接材料组合表面,持续一段时间,使材料熔化,冷却凝固之后形成焊缝,实现材料连接;作用期间光束位置保持不变或在直径15毫米圆周范围内任意移动,获得大尺寸焊点,所形成焊缝形状包括圆形、椭圆形或弧形轮廓;光束数量变化范围为2到10,激光束光斑形状包括圆点、环形、多边形或短线形,聚焦光斑直径变化范围为0.05毫米到10毫米,激光功率变化范围为0.1千瓦到50千瓦,光束能量以连续或脉冲的形式输出,作用时间范围为0.1秒到10秒。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激光焊接方法,属于焊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激光作为一种热源被应用于材料焊接已经有超过40年的历史,可以实现大多数金属材料的焊接以及部分非金属材料,比如塑料、陶瓷、玻璃等的焊接。使用激光进行焊接的方式包括脉冲激光点焊、脉冲激光点焊搭接形成缝焊、连续激光缝焊、连续激光通过振镜扫描进行点焊等,使用激光能量来源于单束激光,焊接效率与应用范围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例如,在汽车行业,钢板无镀层板或者镀锌板搭接焊是一种常见的焊接组合形式,传统的焊接方法是电阻点焊。电阻点焊是一种双面焊接方法,同时需要使用直径较大的电极帽(通常为16毫米或者19毫米),由此需要足够的操作空间与足够宽度的法兰边以便进行焊接,不利于汽车减重。而且电阻点焊需要集中的电流通过搭接板材产生电阻热,因此一方面能耗高并且只能获得较小的焊核尺寸(通常为直径5–7毫米的焊点),另一方面焊点之间需要保证足够的间距(通常为25毫米左右)以避免电流分流,而小尺寸焊点和大间距分布不利于提高车辆的刚度和NVH等性能。激光焊接是一种单面焊接方法,可以实现连续焊缝,已经在车身部分部位取代电阻点焊,比如车顶与侧围的焊接,将搭接电阻点焊改为对接激光钎焊。但是激光焊接镀锌钢板搭接组合时会面临极大的挑战,由于低沸点锌蒸汽的存在会使焊接过程中产生飞溅孔洞等缺陷,造成焊接失败。现有的方法是使用前处理工序在搭接板材之间制造间隙,给锌蒸汽逸出留下通道,然后进行焊接。但是这种方法需要额外的固定资产投入用以建立前处理工作站,并且即使使用了前处理方法,也只能进行短线、C形、S形等焊缝形状的焊接,这类焊接形式接头强度有限,因此应用部位受到限制。
随着激光与光学技术以及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发展,通过单一激光源与激光头实现多光束激光输出,或者通过协调多激光头控制多束激光已经成为可能,本发明方法旨在利用多束激光能量进行搭接板材焊接。该焊接方法可以解决前文所述现有焊接方法的问题与限制,例如,能够实现镀锌钢板搭接直接焊接,不需要前处理工序;并且可以实现大尺寸圆点形状焊缝,提高接头强度,从而扩大激光焊接的应用范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激光焊接方法,使焊点表面质量好、焊点大,同时降低能量损耗,提高效率,有利于在实际生产的高节拍条件下使用。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将多激光束激光能量作用于搭接材料组合表面,持续一段时间,使材料熔化,冷却凝固之后形成焊缝,实现材料连接;所述多激光束的数量变化范围为2到10,光斑形状包括圆点、环形、多边形或短线形,优选圆点光斑,聚焦光斑直径变化范围为0.05毫米到10毫米,激光功率变化范围为0.1千瓦到50千瓦,所述光束能量以连续或脉冲的形式输出,作用时间范围为0.1秒到10秒,作用期间光束位置保持不变或在直径15毫米圆周范围内任意移动,获得大尺寸焊点,所形成焊缝形状包括圆形、椭圆形或弧形轮廓。
在另一优选例中,光束来源于单一激光头,通过光斑塑形或者多光纤输入等方式实现多激光束输出。
在另一优选例中,多激光束通过两个或者多个激光头输出。
在另一优选例中,多束激光能量作用于材料表面,每一道激光束具有各自独立的光斑形状,或者呈现为相同的光斑形状,光斑形状优选为圆点、环形、多边形、短线形,以及其他可能通过激光光路传输系统获得的形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0495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