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临界流体颗粒脱除装置及超临界流体的净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206493.7 | 申请日: | 2019-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3952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0 |
发明(设计)人: | 周涛;张博雅;李子超;周蓝宇;秦雪猛;陈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北电力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D50/00 | 分类号: | B01D50/00;G21F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思博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26 | 代理人: | 李国红;刘冬梅 |
地址: | 102206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临界 流体 颗粒 脱除 装置 净化 方法 | ||
1.一种超临界流体颗粒脱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过滤颗粒的过滤管段和与过滤管段连接且使颗粒沉积的沉积管段(9),超临界流体依次进入过渡管段和沉积管段(9)进行颗粒的脱除;
所述过滤管段设有过滤膜(5),所述过渡管段的管内径小于沉积管段(9)的管内径,
所述沉积管段(9)包括用于超临界流体流通的超临界流体通道,所述超临界流体通道包括热泳脱除管(11),所述热泳脱除管(11)为直管或螺旋管,
在沉积管段(9)中,除去超临界流体通道,剩余空间为冷却水通道(12),
所述沉积管段下方连接有颗粒收集盒(15),沉积管段(9)的热泳脱除管(11)的上方设有压缩空气入口阀门(7),压缩空气泵(8)将压缩空气从压缩空气入口阀门(7)进入到沉积管段(9)的超临界流体通道中,对热泳脱除管(11)管内壁沉积的颗粒进行清扫,脱除的颗粒由颗粒收集盒(15)收集,
所述过渡管段和沉积管段(9)的管道均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所述过渡管段和沉积管段(9)的管道外壁上还设有防辐射的屏蔽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膜(5)为可过滤粒径为0.1~10μm的细颗粒物的过滤膜,所述过滤管段为可拆卸式。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泳脱除管(11)设有若干个,若干个热泳脱除管(11)的两端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沉积管段中,冷却水通道(12)与设有冷却水入口阀门(14)的冷却水入口端和设有冷却水出口阀门(10)的冷却水出口端联通形成冷却水循环系统。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泳脱除管(11)呈间断式分布或连续式分布。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泳脱除管(11)为间断式分布。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泳脱除管(11)为蜂窝式结构分布。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管段设有1~3个,设一个沉积管段(9)与一个颗粒收集盒(15)为一个热泳沉积单元,所述装置包括1~9个热泳沉积单元,所述热泳沉积单元通过沉积管段(9)首尾串联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3~9个热泳沉积单元。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管段和沉积管段(9)的管道均为低碳奥氏体不锈钢材料。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之一所述的装置用于脱除超临界流体内0.1~10μm粒径的颗粒物的用途。
12.一种采用权利要求1至10之一所述的脱除装置净化超临界流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超临界流体细微粒物脱除装置安装在超临界流体管道中;
步骤2、进行冷却水循环,然后超临界流体依次进入过渡管段和沉积管段(9)进行颗粒物的脱除;
步骤3、脱除结束,关闭超临界流体入口阀门(6)和超临界流体泵(1);
步骤4、对热泳脱除管(11)的管内壁进行清扫;
步骤5、清扫结束,颗粒收集到颗粒收集盒(15)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北电力大学,未经华北电力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06493.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