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霉海绵材料在审
申请号: | 201910207183.7 | 申请日: | 2017-09-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250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31 |
发明(设计)人: | 李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孙静洁 |
主分类号: | C08L61/28 | 分类号: | C08L61/28;C08L29/14;C08L29/04;C08K13/02;C08K5/07;C08K5/3445;C08K5/103;C08K5/098;C08K3/38;C08J9/10;C08J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5024 浙江省温***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海绵材料 硫酸盐 戊二醛 咪唑啉 发泡 防霉 双胍 巯基丙酸异辛酯 孔洞 表面活性剂 液体固化剂 防霉性能 防霉作用 改性树脂 回弹性能 力学性能 混合物 发泡剂 分子链 预热的 制备 缠绕 穿插 协同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霉海绵材料,其制备方法为:先将改性树脂与表面活性剂、发泡剂制成第一物料,戊二醛、咪唑啉双胍硫酸盐、液体固化剂、巯基丙酸异辛酯制成第二物料,然后将预热的第一物料缓慢加入第二物料中制成混合物,最后发泡而得,发泡充分,具有较好的回弹性能,戊二醛和咪唑啉双胍硫酸盐的分子链相互缠绕,并在海绵材料的孔洞之间穿插,协同起到防霉作用。本发明的海绵材料兼具良好的力学性能和防霉性能。
本申请是分案申请,原申请的申请号为201710784377.4,申请日为2017年9月4日,发明名称为“一种防霉海绵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海绵材料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防霉海绵材料。
背景技术
海绵具有良好的吸水性,是一种多孔材料,通常用于缓冲材料或者清洁物品。目前常用的海绵由木纤维素纤维或发泡塑料聚合物制成,还有少数由海绵动物制成的天然海绵,可用于身体清洁或绘画。另外,还有三类合成海绵,分别为低密度聚醚(不吸水海绵)、聚乙烯醇(高吸水材料,无明显气孔)和聚酯。
在合适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微生物(细菌和霉菌)就会在海绵孔洞中大量繁殖,霉菌分泌物引起海绵材料的生物降解,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领域对材料的卫生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对于海绵材料的抗菌性也有了相应要求。一般情况下可以添加抗菌剂来改善抗菌性能,通常使用的抗菌剂可分为无机类抗菌剂和有机类抗菌剂两大类,前者耐热性较高,但是成本高,后者杀菌效率较高,添加量较少,但是存在耐热性差和安全性低等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防霉海绵材料。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方案实现的:
一种防霉海绵材料,所述防霉海绵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三聚氰胺加入甲醛溶液中,加入醋酸钠和硼酸钠,300~450W间歇式微波反应4~5分钟,得三聚氰胺甲醛树脂,边搅拌边加入聚乙烯醇缩丁醛、聚乙烯醇和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通入氮气,300~450W间歇式微波反应8~10分钟,调节pH至中性,脱水得到改性树脂;
(2)将步骤(1)所得改性树脂与表面活性剂、发泡剂混合搅拌均匀,得到第一物料,备用;
(3)将戊二醛、咪唑啉双胍硫酸盐与液体固化剂混合均匀,边搅拌边缓慢滴加巯基丙酸异辛酯,滴加完毕后继续搅拌2~3小时,得到第二物料;
(4)将步骤(2)所得第一物料预热至30~40℃,然后将其缓慢加入步骤(3)所得第二物料中,搅拌1~2小时,得到混合物;
(5)将步骤(4)所得混合物迅速倒入模具中,150~300W微波预发泡3~4分钟,然后送入远红外加热炉中,加热至110~115℃保温10~15分钟,然后加热至120~130℃保温20~30分钟,冷却至室温,即得。
优选的,步骤(1)中,三聚氰胺、甲醛溶液所含甲醛、醋酸钠、硼酸钠、聚乙烯醇缩丁醛、聚乙烯醇和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的质量比为1:0.5~0.6:0.02~0.03:0.02~0.03:0.3~0.4:0.3~0.4:0.2~0.3,甲醛溶液的质量浓度为37~40%。
优选的,步骤(1)中,间歇式微波反应的具体方法是:微波辐照1分钟后,间隔30秒再次微波辐照1分钟,如此循环直至累计辐照时间达到反应时间。
优选的,步骤(2)中,改性树脂、表面活性剂和发泡剂的质量比为1:0.3~0.4:0.2~0.3。
优选的,步骤(2)中,所述表面活性剂为质量比1:1:1的辛基酚聚氧乙烯醚、聚氧乙烯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和苯乙烯基苯酚聚氧乙烯醚。
优选的,步骤(2)中,所述发泡剂为多苯基多亚甲基多异氰酸酯和1,3-二磺酰肼苯的混合物,两者质量比为1:1.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孙静洁,未经孙静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0718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