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大钵体成坨性的育苗方法及其配套的育苗穴盘在审
申请号: | 201910208044.6 | 申请日: | 2019-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246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9 |
发明(设计)人: | 宋建农;王超;刘彩玲;王继承;董向前;张超;余雷;刘飞周;刘伟帅;竺彬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G24/42 | 分类号: | A01G24/42;A01G9/029;A01G2/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卫平智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92 | 代理人: | 谢建玲;郝亮 |
地址: | 10019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育苗穴盘 配套的 育苗 移栽 复合体 大钵 根钵 自动取苗装置 规范化管理 机械自动化 秧苗根系 破损率 组合式 钵体 供苗 穴盘 秧苗 成活率 损伤 栽植 增产 运输 | ||
1.一种提高大钵体成坨性的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育苗方法是将作物播种于一种与提高大钵体成坨性的育苗方法配套的育苗穴盘中的育苗块中进行的,最后获得生长于所述育苗穴盘中的待移栽秧苗;
所述育苗块包括:无包裹物的育苗营养块(1)和带有包裹物的育苗营养块(3);所述无包裹物的育苗营养块(1)、带有包裹物的育苗营养块(3)均分为干型和湿型两种;湿型无包裹物的育苗营养块和湿型带有包裹物的育苗营养块,经过干燥后为干型无包裹物的育苗营养块和干型带有包裹物的育苗营养块;
所述的育苗块的成分包括:草炭、椰糠、蛭石、珍珠岩、有机肥和其他经一定方法处理得到的可用作育苗的基质物料,按比例混合均匀并加水,搅拌成合适湿度的松散基质混合物,经过育苗块压块装置或设备压制成型;
所述无包裹物的育苗营养块(1)上表面中心位置设有用于播种的窝眼(2);所述无包裹物的育苗营养块(1)包括正四棱台型、圆锥台型和圆柱台型;
所述带有包裹物的育苗营养块(3)上表面中心位置设有用于播种的窝眼(2),外表面除去上表面窝眼(2)处包裹一层包裹物(4),所述带有包裹物的育苗营养块(3)包括正四棱台型、圆锥台型和圆柱台型;所述包裹物(4)为柔软的纱状网套结构,由在土壤中可降解并且不产生危害的材料制成;
当采用无包裹物的育苗营养块(1)作为所述的育苗基质时,在成苗前向秧苗根钵复合体施用一定浓度的起苗粘结剂灌根处理,等穴孔内的根钵复合体粘结成一个整体后,获得根钵复合体成坨性好的秧苗;
当采用带有包裹物的育苗营养块(3)作为所述的育苗基质时,常规手段管理无需施用起苗粘结剂,同样获得根钵复合体成坨性好的秧苗;
所述的根钵复合体是指由秧苗的根系和育苗基质组成的整体;
所述的起苗粘结剂为增强土壤团粒结构并粘结成一块整体的化学类物质;使用前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溶液,灌根施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大钵体成坨性的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窝眼(2)的形状包括倒锥型、倒锥台型和圆柱型。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大钵体成坨性的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包裹物的育苗营养块(1)、所述带有包裹物的育苗营养块(3)的侧壁的锥度为α,α取-2°~2°,所述锥度为无包裹物的育苗营养块(1)、带有包裹物的育苗营养块(3)沿中心纵向剖切面侧边线与竖直线的夹角。
4.一种与提高大钵体成坨性的育苗方法配套的育苗穴盘,其特征在于,所述育苗穴盘为一种组合式穴盘,包括穴盘底板(5)和穴盘主体(6);
所述穴盘主体(6)为框体结构,所述穴盘主体(6)上设有若干穴孔(7),所述穴孔(7)在所述穴盘主体(6)上呈矩阵式排列;所述穴孔(7)周围设有穴孔壁(10),所述穴孔壁(10)下端设有V形部(10b),所述穴盘主体(6)横向相对的两侧外壁上分别设有驱动卡位筋(8)和公扣(9);
所述穴盘底板(5)为板体结构,所述穴盘底板(5)上设有若干排水孔(11),所述板体结构横向相对的两侧边条上安装有母扣(13);所述公扣(9)的位置和数量对应于所述母扣(13)的位置和数量;
所述的母扣(13)和公扣(9)是可以调换安装主体的,所述的母扣(13)可以安装到所述穴盘主体(6)上,而所述的公扣(9)可以安装到所述的穴盘底板(5)上;
所述穴盘底板(5)和所述穴盘主体(6)是可分离可组合式的;所述公扣(9)和所述母扣(13)配合使用;
当将所述穴盘主体(6)置于所述穴盘底板(5)上,且将所述公扣(9)和所述母扣(13)相扣合时,所述穴盘主体(6)和所述穴盘底板(5)相结合;
当所述的公扣(9)和所述母扣(13)脱扣时,所述穴盘主体(6)和所述穴盘底板(5)相分离。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与提高大钵体成坨性的育苗方法配套的育苗穴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穴盘底板(5)的板体结构上表面上设有若干与所述穴盘主体(6)下端的V形部(10b)相配合的V型凹槽(12),所述V型凹槽(12)的形状和位置对应于所述V形部(10b)的横截面形状和位置,当所述穴盘主体(6)和所述穴盘底板(5)相结合,所述穴孔壁(10)下端的V形部(10b)与所述穴盘底板(5)上对应的V型凹槽(12)槽壁上端完全接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大学,未经中国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08044.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以木屑为原料制作催芽土的方法及催芽土
- 下一篇:一种高效灌溉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