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复合储能材料的制备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910208077.0 | 申请日: | 2019-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1869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31 |
发明(设计)人: | 史全;张燕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9K5/06 | 分类号: | C09K5/06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002 | 代理人: | 马驰 |
地址: | 116023 辽宁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 材料 制备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碳导热剂/硅氧化合物/有机相变复合储能材料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结合溶胶凝胶法和真空浸渍法,首先从含硅物质中提取的硅氧化合物为支撑载体,并在其中加入碳导热添加剂,混合均匀,然后,在真空条件下浸渗封装有机相变材料,定型合成一种复合相变储能材料。本方法合成的复合材料对有机相变材料进行了良好封装,有效解决了泄露问题;同时又具有相变潜热稳定、稳定性好的优点;此外碳导热剂具有高导热性,大幅度增强了复合材料的导热性能,易于其在储能方面的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一种可用作储能相变材料的碳导热剂/硅氧化合物/有机相变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特别涉及在溶胶凝胶法合成多孔状硅氧化合物中添加碳导热剂,包覆有机相变材料的有机/无机复合相变材料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及能源的大量消耗,节能与环保、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以及提高能源利用已成为研究开发的重点,利用储能材料实现能量供应与需求的平衡,能有效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因此受到广泛关注。能源在开发﹑转换﹑运输和利用过程中,供需之间常常存在数量上﹑形态上和时间上的差异。能量储存技术利用特殊的装置和手段,在能量富余的时候把能量转化为自然条件下比较稳定的存在形式储存起来,在不足时释放出来,解决能量供求的间歇性和不匹配性的问题,可以显著提高能源的利用率,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相变储能技术广泛应用于各领域,相变储能材料的种类主要包括无机材料、有机材料和混合材料。这三类相变储能材料的作用效果存在本质上的差异,因此,选取相变储能材料应考虑经济价值和化学性质稳定性等。在众多相变材料中,有机类相变材料具有潜热高、热稳定性好、化学稳定性好、无毒、几乎没有过冷现象、价格低廉等优异特点。
本发明添加碳导热剂,与硅氧化合物复合为载体材料,浸渗封装定型有机相变材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和真空浸渍法结合可制得有机/无机复合相变材料。此产物相变材料含量高、相变焓高、导热效果好、热稳定性好,在储能方面能够发挥优异性能。
发明内容
发明提出了通过溶胶凝胶法从含硅原材料中提取硅氧化合物,添加碳导热添加剂,制备混合物为支撑载体,包覆封装有机相变材料,通过真空浸渍法合成一种碳导热剂/硅氧化合物/有机相变复合材料。
本发明合成碳导热剂/硅氧化合物/有机相变复合材料包括以下步骤:
(1)将含硅原材料与相应的碱液混合反应,形成硅酸盐溶胶,过滤。
(2)将所得滤液加入一定质量的碳导热剂,经超声处理,得混合溶液。
(3)将相应的酸与所得溶液反应,制得絮状沉淀,经过多次洗涤及减压抽滤,得碳导热剂/硅氧化合物,置于恒温干燥箱中干燥。
(4)将(3)中所得碳导热剂/硅氧化合物混合物与一定量有机相变材料在室温下混合,将此混合物置于真空干燥箱中真空浸渍,得到碳导热剂/硅氧化合物/有机相变复合材料。
进一步地,所制备碳导热剂/硅氧化合物/有机相变复合材料所采用的硅源之一为无机硅胶副产物、石英砂、干燥器废硅胶、硅树脂。
进一步地,所制备碳导热剂/硅氧化合物/有机相变复合材料所采用的含碳导热剂为石墨片、石墨粉、碳纳米管或膨胀石墨中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地,所制备碳导热剂/硅氧化合物/有机相变复合材料所采用的有机相变材料为十四酸、石蜡、正二十烷或十八醇中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地,所制备碳导热剂/硅氧化合物/有机相变复合材料所采用的酸为盐酸、冰乙酸或硫酸中的一种或多种,浓度介于20%~40%。
进一步地,所制备碳导热剂/硅氧化合物/有机相变复合材料所采用的强碱为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或碳酸钠、或碳酸钾中的一种或多种,纯度为分析纯。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中调节的pH值为9~11,陈化时间1~5小时(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0807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