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展开式柔性屏的智能终端主机及堆叠智能终端有效
申请号: | 201910211653.7 | 申请日: | 2019-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9120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2 |
发明(设计)人: | 袁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袁龙 |
主分类号: | H04M1/02 | 分类号: | H04M1/02 |
代理公司: | 汕尾创联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82 | 代理人: | 龚漫军 |
地址: | 422211 湖南省***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展开式 柔性 智能 终端 主机 堆叠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展开式柔性屏的智能终端主机以及堆叠智能终端,其中智能终端主机包括一种具有展开式柔性屏的智能终端主机,包括主机主体、与主机主体电性连接的柔性屏以及用于控制柔性屏展开或者收叠的展开组件,柔性屏至少一端与展开组件连接,展开组件控制柔性屏的展开或收叠,在展开组件控制柔性屏展开或收叠过程中,柔性屏始终位于展开组件内。本发明设置有用于控制柔性屏展开或者收叠的展开组件,通过展开组件实现控制柔性屏进行展开式伸缩,避免柔性屏在不使用时仍然全屏部分位于手机最表面,大大降低柔性屏损坏的风险,进一步提高手机的用户体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终端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具有展开式柔性屏的智能终端主机及堆叠智能终端。
背景技术
目前,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重要的工具之一,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手机的功能要求也越来越高,其中,手机屏幕的尺寸大小能决定手机给人们带来的体验程度。而随着柔性屏技术的发展应用,市面上逐渐出现了具有柔性屏的可折叠手机,通过将柔性屏设置于由两块主机板通过铰链结构铰接构成的智能终端主机上,利用铰链结构以及柔性屏的柔性从而实现手机的可折叠功能,例如申请号为CN201721139597.3的中国发明。
但是,上述可折叠手机的柔性屏是直接设置于手机的表面,如此一来,即使在不使用手机时,柔性屏仍然全部位于手机的最表面位置并与外界物件进行直接接触,当消费者使用不当时,手机从半空掉落或者与硬件直接发生碰撞时,手机的柔性屏容易直接碎裂,增加消费者使用手机的使用成本,大大降低手机的用户体验。同时柔性屏在经过长时间折叠后受力位会产生折皱不平整、撕裂及折曲时拉伸力过载等高分险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手机模块化发展变得更为便携可行,可靠性高的具有展开式柔性屏的智能终端主机以及堆叠智能终端。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展开式柔性屏的智能终端主机,包括:主机主体、与主机主体电性连接的柔性屏以及用于控制柔性屏展开或者收叠的展开组件,柔性屏至少一端与展开组件连接,展开组件控制柔性屏的展开或收叠,在展开组件控制柔性屏展开或收叠过程中,柔性屏始终位于展开组件内。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展开组件包括:第一展开架,第一展开架设置有卷缩机构,柔性屏的一端与第一展开架的卷缩机构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展开组件还包括:第二展开架;第二展开架设置有卷缩机构,柔性屏的另一端与第二展开架的卷缩机构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柔性屏具有依次连接的第一卷缩部、固定部以及第二卷缩部,固定部固定于主机主体上,第一卷缩部以及第二卷缩部分别与第一展开架以及第二展开架的卷缩机构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卷缩机构包括旋转套筒以及扭力弹簧;扭力弹簧固定于第一展开架以及第二展开架内;旋转套筒套设于扭力弹簧上。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卷缩机构包括旋转套筒、扭力弹簧、限位轨道以及复位弹簧;限位轨道设置第一展开架以及第二展开架内;扭力弹簧卡设于限位轨道上并可沿限位轨道移动;旋转套筒套设于扭力弹簧上;复位弹簧一端相对于第一展开架以及第二展开架固定,其另一端与扭力弹簧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具有展开式柔性屏的智能终端主机还包括导轨组件,导轨组件分别连接主机主体与第一展开架以及主机主体与第二展开架。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具有展开式柔性屏的智能终端主机其还包括设置于主机主体上的第一电磁铁组件以及设置于第一展开架及第二展开架上的第二电磁铁组件,第一电磁铁组件与第二电磁铁组件配合控制主机主体分别与第一展开架以及第二展开架之间的吸合。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具有展开式柔性屏的智能终端主机还包括:承托板组件;承托板铰接于主机主体的底部,用于第一展开架和\或第二展开架展开后承托导轨组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袁龙,未经袁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1165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IPV6网络地址管理方法及系统
- 下一篇:移动终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