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含有抗真菌肽和萜烯醇的抗真菌组合物在审
申请号: | 201910212760.1 | 申请日: | 2015-09-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752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2 |
发明(设计)人: | 庵原启司;御手洗诚;安部茂;羽山和美 | 申请(专利权)人: | 玛鲁哈日鲁株式会社;学校法人帝京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38/17 | 分类号: | A61K38/17;A61K38/01;A61P31/10;A61K8/64;A61K8/34;A61K8/35;A61Q17/00;A23J3/30;A23L33/18;A23L3/3526;A61K31/045;A61K31/122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曹阳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抗真菌活性 鱼精蛋白 水解物 萜烯醇 抗真菌组合物 有效成分组合 抗真菌肽 产业化 压缩 | ||
本发明通过作为具有抗真菌活性的组合物的有效成分组合使用鱼精蛋白的水解物和萜烯醇,可以提供一种作为有效成分包含作为鱼精蛋白水解物的肽的具有抗真菌活性的组合物,其抗真菌活性得到进一步增强,并且压缩了成本,适于产业化。
本申请是分案申请,其母案申请的申请号:2015800488624,申请日:2015.9.1,发明名称:含有抗真菌肽和萜烯醇的抗真菌组合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包含鱼精蛋白水解物与萜烯醇的组合的具有抗真菌活性的组合物。该抗真菌活性组合物可以在用于进行真菌感染症的预防、治疗的功能性食品、化妆品及药品或准医药品等中广泛地利用。
背景技术
酵母及丝状菌为真核生物,与属于原核生物的细菌不同,被称作真菌。这些真菌中的某种对于人显示出病原性,成为真菌感染症的病原菌。已知在真菌当中,念珠菌属的真菌在人的消化管中广泛地发育,通常不显示出病原性,然而随着宿主机体防御能力的降低,会引起各种各样的感染症。特别是,口腔及咽、食道念珠菌症是随着唾液分泌的降低、糖尿病、抗生素或免疫抑制剂的长期给药、口腔卫生管理的降低等而常发的疾病。
以往,对于作为内用抗真菌剂用于真菌症的治疗中的抗真菌剂,在临床中使用多烯系的两性霉素B、氟吡啶系的氟胞嘧啶、咪唑系(唑系)的咪康唑及三唑系(唑系)的氟康唑、唑系的伊曲康唑等。成为这些抗真菌剂的对象的病原真菌的种类和药剂感受性随着各个抗真菌剂而不同,对于这些成为对象的病原真菌的种类,例如念珠菌属、隐球菌属、帚状曲霉属、毛癣菌属、马拉色霉菌属、球孢子菌属等为代表性的种类。但是,在使用了这些抗真菌剂的治疗中,虽然暂时性地治愈由真菌造成的感染,然而会有大多数可以看到复发、随着长期使用而出现抗药菌等问题,因此希望引入新的治疗法。另外,在老年人、特别是假牙佩戴者中可以看到的口腔念珠菌症等是只要引起易感染性的原因没有被去除、则即使暂时有疗效也会复发的疾病,需要开发出替代抗真菌剂的口内清洗剂或功能性食品等新的预防法(非专利文献1)。
另一方面,鱼精蛋白是从鱼类的精巣(鱼白)得到的具有抗菌活性的碱性蛋白质,是来自于天然物的食品防腐剂(专利文献1)。成为鱼精蛋白的原料的鱼白被作为火锅类食物用的食材食用等,自古以来就有食用经验,实施过对小鼠的急性毒性试验、对大鼠的亚慢性毒性试验等(非专利文献2),其安全性得到了确认,由于此等原因,鱼精蛋白是在安全方面优异的抗菌剂(非专利文献3)。已知鱼精蛋白在微生物当中,对芽孢杆菌属、乳酸菌等革兰氏阳性细菌也显示出特别强的抗菌活性(非专利文献4),对酵母、丝状菌的抗真菌活性非常弱(非专利文献5)。
为了提高鱼精蛋白的抗真菌活性,已知有将鱼精蛋白水解的方法,报告过其水解物中所含的以下的(1)~(3)的各肽或其盐具有抗真菌活性(专利文献1)。
(1)由以Ile Arg Arg Arg Arg Pro Arg Arg表示的序列编号:1的氨基酸序列构成的肽或其盐。
(2)由以Ser Arg Arg Arg Arg Arg Arg Gly Gly Arg Arg Arg Arg表示的序列编号:2的氨基酸序列构成的肽或其盐。
(3)由以Val Ser Arg Arg Arg Arg Arg Arg Gly Gly Arg Arg Arg Arg表示的序列编号:3的氨基酸序列构成的肽或其盐。
另一方面,通过将鱼精蛋白水解而得的包含特定的氨基酸序列的肽虽然在生物体外显示出高的抗菌活性,然而在生物体内的特别是高盐浓度下可以看到活性降低的趋势(非专利文献1)。因而,为了提高生物体内的抗菌活性,报告过合成肽而进行环状化的方法(非专利文献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玛鲁哈日鲁株式会社;学校法人帝京大学,未经玛鲁哈日鲁株式会社;学校法人帝京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1276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