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针对激发井深设计的微测井层析成像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213050.0 | 申请日: | 2019-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8471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6 |
发明(设计)人: | 金昌昆;尚新民;王延光;崔庆辉;赵胜天;滕厚华;苗永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物探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V1/40 | 分类号: | G01V1/40;G01V1/30 |
代理公司: | 济南日新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24 | 代理人: | 崔晓艳 |
地址: | 257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针对 激发 设计 测井 层析 成像 方法 | ||
1.针对激发井深设计的微测井层析成像方法,其特征在于,该针对激发井深设计的微测井层析成像方法包括:
步骤一,输入微测井信息、微测井采集的深度与初至走时数据、微测井层位解释信息;
步骤二,确定最大反演深度和反演网格,设定反演的模型参数S;
步骤三,基于已定的反演网格,对微测井层位解释信息进行网格化,获得与模型尺度相一致的解释约束项Vmdl;
步骤四,构建方程组,并添加速度平滑项以及微测井解释约束项;
步骤五,应用SIRT算法求解方程组,获得反演结果;
步骤六,对结果重采样,获得符合要求的速度模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对激发井深设计的微测井层析成像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一中,输入的微测井信息包含站号、横纵坐标、高程,微测井深度与初至走时数据包含微测井各点的激发深度和初至走时信息,微测井层位解释信息包括各层位的深度及速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对激发井深设计的微测井层析成像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一中,将初至的走时斜率转化为速度,并通过设定地表最小速度和最大速度,剔除速度过低或过高的微测井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对激发井深设计的微测井层析成像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二中,反演所采用的深度大于所用微测井的最大采集深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对激发井深设计的微测井层析成像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二中,设定初始模型参数为初至的走时斜率。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对激发井深设计的微测井层析成像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三中,为实现微测井层位解释信息的网格化,从地表到最大反演深度逐步循环,当网格深度位于某解释层内时,采用该层的解释速度作为解释约束项。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对激发井深设计的微测井层析成像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四中,构建的方程组如下:
其中,
A为由Z计算得出的矩阵,元素为射线在模型网格内的长度,其中Z为微测井采集的深度;
ε1为平滑权重系数;
L为平滑矩阵;
ε2为约束权重系数,若不使用解释结果进行约束,该系数设置为零;
I为单位矩阵;
为微测井解释慢度约束矩阵;
T为拾取的微测井初至走时数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针对激发井深设计的微测井层析成像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四中,矩阵L为拉普拉斯算子构成的矩阵,以保证结果的平稳光滑。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针对激发井深设计的微测井层析成像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四中,微测井解释慢度约束项是由步骤三中的解释约束项的倒数构建而成的。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针对激发井深设计的微测井层析成像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四中,若不使用解释约束,设约束权重系数为零。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对激发井深设计的微测井层析成像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五中,应用SIRT迭代计算前,设置最大次数和终止误差为计算终止条件。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对激发井深设计的微测井层析成像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六中,对结果重采样之前,将反演得到的慢度转化为速度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物探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物探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13050.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