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海绵钛钛坨切割的切刀在审
申请号: | 201910213568.4 | 申请日: | 2019-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946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8 |
发明(设计)人: | 尹世豪;韩云飞;刘正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洛阳双瑞万基钛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D61/12 | 分类号: | B23D61/12 |
代理公司: | 洛阳公信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20 | 代理人: | 周会芝 |
地址: | 471000***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锯齿刃 刀背 切割 海绵钛 切刀 刀刃 直线刃 一次切割成型 刀刃根部 交替排列 使用寿命 双层刀刃 螺栓孔 倾斜面 料块 凸台 松动 背面 平行 污染 | ||
一种用于海绵钛钛坨切割的切刀,包括刀背和刀刃,刀背设有螺栓孔,所述刀刃为锯齿刃和直线刃交替排列的双层刀刃,并且直线刃在上、锯齿刃在下,所述锯齿刃的正面与刀背的正面平行,锯齿刃的背面为倾斜面,所述刀刃根部的厚度大于刀背的厚度,在刀刃正面形成凸台。本发明可以解决海绵钛钛坨切割污染、切刀连接易松动、一次切割成型率低、使用寿命短、切割后料块尺寸大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一种有色金属冶炼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海绵钛钛坨切割的切刀。
背景技术
海绵钛是由精镁和四氯化钛发生还原反应生成的,同时生成副产品氯化镁,氯化镁再电解生成精镁和氯气,氯气与富钛矿反应生成四氯化钛,精镁和四氯化钛又用于生产海绵钛,由此形成一个闭式循环。精镁和四氯化钛的还原反应是在反应釜内进行的,蒸馏后的海绵钛呈“带帽近似圆柱形”,称之为钛坨,钛坨需破碎成0.83~25.4mm粒度的钛块,因整个钛坨体积大,无法整体破碎,需切割成合适尺寸,再使用破碎机破碎,最后将成品海绵钛包装入桶。
钛坨的切割使用大型油压机,大型油压机上安装一把特殊切刀,这把切刀刀刃为直线形、与油压机本体采用通孔螺栓连接、刀背平直无凸起。在切割过程中,切刀刀背紧贴钛坨,易造成污染,会出现连接松动,同时因海绵体强度高、韧性好、易粘刀,一次切割后钛块尺寸大,大于300mm钛块占比55%左右,无法满足破碎机入料尺寸要求,需要进行二次切割,会造成油压机一次切割成型率低、切刀使用寿命短、切割尺寸较大,且破碎机使用负荷大、故障率高和破碎机刀齿使用寿命短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目前普遍采用的海绵钛钛坨切割设备的不足之处,设计一种切刀,解决切割污染、连接易松动、一次切割成型率低、使用寿命短、切割后料块尺寸大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海绵钛钛坨切割的切刀,包括刀背和刀刃,刀背设有螺栓孔,所述刀刃为锯齿刃和直线刃交替排列的双层刀刃,并且直线刃在上、锯齿刃在下,所述锯齿刃的正面与刀背的正面平行,锯齿刃的背面为倾斜面,所述刀刃根部的厚度大于刀背的厚度,在刀刃正面形成凸台。
所述凸台的厚度为大于0、且小于50mm。
所述直线刃的长度小于600mm。
相邻的锯齿刃间距为30~60mm。
所述锯齿刃尖端和直线刃之间错齿深度小于100mm。
所述锯齿刃的尖端为圆弧结构,圆弧半径为1~10mm。
所述锯齿刃任一侧的斜边和直线刃之间的夹角为90°~180°。
所述螺栓孔为沉孔。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用于海绵钛钛坨切割的锯齿状切刀,在海绵钛钛坨切割过程中有如下优点:
1.一次切割成型率高,只需一次切割就可满足破碎机入料尺寸要求,一次切割小于300mm钛块成型率大于95%,为目前直线形切刀的2倍;
2.切割效率高,使用寿命长,为目前直线形切刀的2倍;
3.切刀与油压机连接牢固、不易松动,切刀刀背不紧贴钛坨、不造成污染;
4.切割时产生的钛块尺寸小且均匀,降低破碎机负荷,延长破碎机刀齿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剖视图;
图3是图1中B处放大图;
图4是图2中C处放大图;
图5是本发明的切刀切割海绵钛钛坨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洛阳双瑞万基钛业有限公司,未经洛阳双瑞万基钛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1356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