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悬挂式轨道交通系统的磁力吸附式轨道转换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213659.8 | 申请日: | 2019-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1095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6 |
发明(设计)人: | 王海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海涛 |
主分类号: | B61L5/06 | 分类号: | B61L5/06 |
代理公司: | 上海段和段律师事务所 31334 | 代理人: | 李佳俊;郭国中 |
地址: | 201100 上海市闵***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悬挂 轨道交通 系统 磁力 吸附 轨道 转换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悬挂式轨道交通系统的磁力吸附式轨道转换装置及方法,包括轨道转换模块(1)、驱动装置(2),驱动装置(2)通过驱动轮悬挂在轨道转换模块(1)下方,轨道转换模块(1)包括主结构(101)、左侧壁(102)、右侧壁(103)、模块控制器(104)、信号发射器(105),驱动装置(2)包括左磁力发生器(201)、右磁力发生器(202)、驱动装置控制器(203)、信号识别器(204)。本发明将机械运动与电磁作用相结合,在实现轨道转换效果的同时提高了轨道转换装置的工作效率和响应速度,在理论上可以实现前后车厢以极小时间间隔连续通过轨道转换点,提升了悬挂式交通系统的运输能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体地,涉及悬挂式轨道交通系统的磁力吸附式轨道转换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对于悬挂式智能立体轨道交通系统(简称悬挂式轨道交通系统)来说,每个车厢都要通过轨道转换来改变其运行的轨道线路,这样车厢才能到达轨道网络上的任一站点,而轨道转换装置是实现这一功能的核心装置,轨道转换装置能够快速、稳定地工作是悬挂式轨道交通系统正常运行的关键。进一步的,如果轨道转换装置完成轨道转换动作的速度较慢,会直接降低车厢通过每个轨道转换点的效率,进而降低系统的运输能力;轨道转换装置在整个系统中数量众多且工作频繁,如果其零部件数量太多、工作过程太复杂,其故障率会相对较高,从而影响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
公开号为CN 107878501A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用于悬挂式智能立体轨道交通系统的轨道转换装置,包括驱动器、齿条、限位块、可动轨道单元和供电电缆;所述驱动器用于带动可动轨道单元沿齿条往复运动,实现轨道转换功能;所述供电电缆用于向驱动器提供电力;所述限位块用于限定可动轨道单元的停止位置。此方案通过模拟鱼骨结构,利用若干个可动轨道段组成可动轨道单元,在驱动器的带动下不同的可动轨道段会发生相对位置变化,进而实现了整个可动轨道单元的偏移动作,实现了立体轨道交通系统中轨道转换的功能。在此基础之上,我们进一步优化得到本发明,本发明采用机械运动与电磁作用相结合,在实现轨道转换效果的同时大大提高了轨道转换装置的工作效率和响应速度。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悬挂式轨道交通系统的磁力吸附式轨道转换装置及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悬挂式轨道交通系统的磁力吸附式轨道转换装置,包括轨道转换模块、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通过驱动轮悬挂在轨道转换模块下方,所述轨道转换模块包括主结构、左侧壁、右侧壁、模块控制器、信号发射器,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左磁力发生器、右磁力发生器、驱动装置控制器、信号识别器,所述主结构两侧分别连接左侧壁、右侧壁,所述模块控制器连接左侧壁、右侧壁,所述信号发射器安装在主结构前方和后方,信号发射器与信号识别器配合工作,信号识别器连接驱动装置控制器,驱动装置控制器连接左磁力发生器、右磁力发生器,左磁力发生器、右磁力发生器分别与左侧壁、右侧壁相互作用。
优选地,所述主结构包括顶板、轨道中梁、主轨道行走面、分支轨道行走面、侧面挡板,所述顶板下方中心连接轨道中梁,轨道中梁连接主轨道行走面、分支轨道行走面,主轨道行走面连接分支轨道行走面,侧面挡板安装在顶板的左右两侧,所述顶板内部布置有供电和信号电缆。
优选地,所述主轨道行走面起始段为可动部分,所述可动部分包括轨道面板、滑环、滑轨、复位弹簧,所述轨道面板通过滑环连接滑轨,滑轨两端分别连接复位弹簧,所述可动部分能够平移并自动复位。
优选地,所述左侧壁、右侧壁均包括侧壁装置,所述侧壁装置包括侧壁外壳、导轨、运动磁性单元,所述侧壁外壳连接主结构的顶板,侧壁外壳内安装有导轨,所述运动磁性单元能够在导轨上滑动,其中,所述运动磁性单元包括保持架、磁铁支架、横向滚轮、竖向滚轮、磁铁,所述保持架通过竖向滚轮连接导轨,所述保持架通过活动铰链连接磁铁支架,磁铁支架通过横向滚轮连接导轨,磁铁支架上安装磁铁,磁铁与左磁力发生器、右磁力发生器相互吸合或排斥,所述磁铁采用电磁铁或永磁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海涛,未经王海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1365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