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旋涡发生体叶片成型铣刀设计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214151.X | 申请日: | 2019-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1883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16 |
发明(设计)人: | 朱祖超;曹海彬;林哲;陈德胜;李凤琴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30/17 | 分类号: | G06F30/17;G06T17/00 |
代理公司: | 杭州中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12 | 代理人: | 金祺 |
地址: | 310018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旋涡 发生 叶片 成型 铣刀 设计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旋涡发生体叶片成型铣刀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01、对旋涡发生体的叶片2进行建模,得到叶片模型;102、在叶片模型中,选取相邻两叶片2,在相邻两叶片2的相对一侧的曲面上画等参数曲线,等参数曲线方向为沿旋涡发生体的叶片2外边缘一端到靠近芯轴1一端等间距分布;103、依次测量两相邻叶片2上相对应的等参数曲线间的最短距离,并记录;104、画旋涡发生体叶片成型铣刀的外圆直径:105、根据步骤104得到的旋涡发生体叶片铣刀外圆直径尺寸制作铣刀。本发明在保证刀具的制造工艺的前提下,能有效提高旋涡发生体的叶片形状加工的准确度及整体加工精度,保证旋进漩涡流量计的计量准确性,进而保证用户经济效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成型铣刀设计方法,特别涉及一种旋涡发生体叶片成型铣刀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旋涡发生体又叫起旋器,是旋进漩涡流量计的核心部件之一,其结构尺寸的加工精度及表面粗糙度直接关系到旋进漩涡流量计的计量性能,进而影响用户的经济效益;因旋涡发生体叶片为一组螺旋形叶片,难加工,难测量,其加工方法为铣加工,现有旋涡发生体叶片铣刀多为非成型刀,其铣叶片的工艺为沿螺旋路径多次铣加工以达到一定的精度,加工的产品精度低且费时,即使有成型刀,因设计不合理也达不到预期精度。因此设计精确的成型铣刀,以加工出精确的旋涡发生体,进而保证旋进漩涡流量计的计量性能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需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效的旋涡发生体叶片成型铣刀设计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旋涡发生体叶片成型铣刀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01、对旋涡发生体的叶片进行建模,得到叶片模型;
102、在叶片模型中,选取相邻两叶片,在相邻两叶片的相对一侧的曲面上画等参数曲线,等参数曲线方向为沿旋涡发生体的叶片外边缘一端到靠近芯轴一端等间距分布;
103、依次测量两相邻叶片上相对应的等参数曲线间的最短距离,并记录;
104、画旋涡发生体叶片成型铣刀的外圆直径:
画横线,依次在横线上每隔一个段落间距设置纵线段,从横线一端到另一端,纵线段的长度依次为步骤103测得的等参数曲线间的最短距离;纵线段以横坐标为中心线对称设置;
依次连接横坐标两侧纵线段的端点形成轮廓,作为旋涡发生体叶片铣刀外圆直径尺寸;
105、根据步骤104得到的旋涡发生体叶片铣刀外圆直径尺寸制作铣刀。
作为对本发明旋涡发生体叶片成型铣刀设计方法的改进:
步骤102中的等参数曲线间距为2mm~2.5mm。
作为对本发明旋涡发生体叶片成型铣刀设计方法的进一步改进:
步骤101中的建模方法为使用三维软件建模。
作为对本发明旋涡发生体叶片成型铣刀设计方法的进一步改进:
步骤104中依次连接横坐标两侧纵线段的端点形成轮廓的方法为:使用CAD制图软件中用样条曲线依次连接横坐标两侧纵线段的端点形成轮廓。
作为对本发明旋涡发生体叶片成型铣刀设计方法的进一步改进:
步骤104中的段落间距与叶片等参数曲线间距相等。
本发明旋涡发生体叶片成型铣刀设计方法的技术优势为:
本发明提供一种旋涡发生体叶片成型铣刀的设计方法,在保证刀具的制造工艺的前提下,能有效提高旋涡发生体的叶片形状加工的准确度及整体加工精度,保证旋进漩涡流量计的计量准确性,进而保证用户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理工大学,未经浙江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1415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