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治桑天牛的组合物和防治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215043.4 | 申请日: | 2019-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1351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9 |
发明(设计)人: | 李瑞雪;汪泰初;范涛;胡飞;王钰婷;陈明;夏家凤;高新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N65/48 | 分类号: | A01N65/48;A01P7/04;A01P21/00;A01G1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0000***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治 桑天牛 组合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治桑天牛的组合物和防治方法,防治桑天牛的组合物,按重量份计,包括如下组分:姜黄提取物24‑36份,苦楝皮提取物15‑22份,川芎提取物48‑56份,柠檬草提取物30‑35份,岩白菜提取物25‑35份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60‑70份。本发明的组合物将天然材料提取物和微生物菌剂混合使用,对环境无污染,能降低抗药性;且该组合物具有很好的协同增效作用,在提高对桑天牛的防治效果的同时还能提高桑椹产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病虫害防治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防治桑天牛的组合物和防治方法。
背景技术
桑天牛成虫体黑褐色,密生暗黄色细绒毛;触角鞭状;第1、2节黑色,其余各节灰白色,端部黑色;鞘翅基部密生黑瘤突,肩角有黑刺一个。卵长椭圆形,稍弯曲,乳白或黄白色。幼虫老龄体长60mm,乳白色,头部黄褐色,前胸节特大,背板密生黄褐色短毛,和赤褐色刻点,隐约可见“小”字形凹纹。蛹体初为淡黄色,后变黄褐色。
桑天牛成虫喜食桑树嫩枝皮层并主要以幼虫钻进桑树枝干内蛀食木质部至根部,致使桑树生长不良、甚至全株枯死,危害十分严重。天牛类害虫不仅危害桑树,也危害杨、柳、香椿、苹果、柑桔等数十种林木,造成的损失十分巨大。目前桑树生产中防治桑天牛有一套成功的经验,如人工捕捉成虫及卵期击卵、孔道注药等。在实际操作中,用的最多的是孔道注药,所用药剂多为敌敌畏、磷化铝药签、毒死蜱等有机磷类药剂,这些药剂对桑树本身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在操作过程中对施药者造成一定的毒害,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危害。
因此,提供一种防治桑天牛的组合物和防治方法,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治桑天牛的组合物和防治方法,天然材料提取物和微生物菌剂混合使用,对环境无污染,具有很好的协同增效作用,提高对桑天牛的防治效果,同时可以降低抗药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防治桑天牛的组合物,按重量份计,包括如下组分:姜黄提取物24-36份,苦楝皮提取物15-22份,川芎提取物48-56份,柠檬草提取物30-35份,岩白菜提取物25-35份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60-70份。
进一步,一种防治桑天牛的组合物,按重量份计,包括如下组分:姜黄提取物30份,苦楝皮提取物18份,川芎提取物53份,柠檬草提取物33份,岩白菜提取物30份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65份。
进一步,所述洋葱伯克霍尔德菌的菌液浓度为3x108-8x108cfu/mL。
进一步,所述洋葱伯克霍尔德菌的菌液浓度为5x108cfu/mL。
进一步,一种桑天牛的防治方法,在3月上旬桑树发芽前,将权利要求1-4制备得到的组合物用1000份的水稀释,喷施于桑树的树干和枝条,喷湿喷透。
进一步,一种桑天牛的防治方法,施用所述组合物分4次进行,在桑树发芽前进行第一次喷药,之后每隔8天进行一次。
进一步,所述制备得到的组合物在防治桑天牛、提高桑椹产量中的应用。
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公开提供了一种防治桑天牛的组合物和防治方法,天然材料提取物和微生物菌剂混合使用,对环境无污染,能降低抗药性;且该组合物具有很好的协同增效作用,在提高对桑天牛的防治效果的同时还能提高桑椹产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未经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1504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