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人工湿地的修复系统及修复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215708.1 | 申请日: | 2019-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6751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7 |
发明(设计)人: | 朱四喜;杨秀琴;吴云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民族大学 |
主分类号: | B09C1/02 | 分类号: | B09C1/02 |
代理公司: | 佛山粤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63 | 代理人: | 王储 |
地址: | 550025***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人工 湿地 修复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人工湿地的修复系统及修复方法,包括:修复管、汇流通道以及用于固定修复管与汇流通道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汇流通道,所述汇流通道外侧间隔设置有若干个修复管,所述修复管上设置有若干个堵头;所述修复管内侧活动连接有内管,所述内管能够旋转,所述内管内部设置有修复液,所述内管外壁上设置有若干个缓释孔;当旋转所述内管时,所述修复管上的堵头能够将内管一侧的缓释孔堵上,使修复液向修复管一侧缓释;修复液对湿地修复后的混合液汇集至汇流通道外侧,通过汇流通道抽离修复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修复系统,尤其涉及一种人工湿地的修复系统及修复方法。
背景技术
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农业生产的重要自然资源,由于重金属具有毒性强、易富集等特征,重金属对土壤的污染难以在很快的时间内恢复,一些地区的土壤遭到重金属污染,使生长其上的农作物重金属含量超标,影响人体健康,草海时贵州最大的天然淡水湖,不仅是典型的高原湿地生态系统,也是重要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草海周边的土壤因污水常年无序排放、生活垃圾乱堆放,以及农药化肥大量使用,导致草海周边土壤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目前解决人工湿地修复方法,不仅浪费人力物力,修复效果不好,还容易造成土壤的二次污染,在进行湿地修复时,每次修复时都需要进行钻孔操作,费时费力,且修复液不是定量均匀的释放,容易造成修复液的浪费,多个修复管进行修复后不能将混合液汇集在汇流通道外侧,通过水管抽离,无法实现对人工湿地的大面积修复,实用性不强。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人工湿地的修复系统及修复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一种技术方案为:一种人工湿地的修复系统,包括:修复管、汇流通道以及用于固定修复管与汇流通道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汇流通道,所述汇流通道外侧间隔设置有若干个修复管,所述修复管上设置有若干个堵头;所述修复管内侧活动连接有内管,所述内管能够旋转,所述内管内部设置有修复液,所述内管外壁上设置有若干个缓释孔;当旋转所述内管时,所述修复管上的堵头能够将内管一侧的缓释孔堵上,使修复液向修复管一侧缓释;修复液对湿地修复后的混合液汇集至汇流通道外侧,通过汇流通道抽离修复系统。
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缓释孔数量大于所述堵头数量。
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修复管底部为尖锥形结构。
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修复管的尖锥形部位外侧间隔设置有至少一个出液孔。
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修复管与所述内管为螺纹套接方式连接。
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堵头与所述缓释孔形状尺寸相同。
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堵头数量沿所述修复管长度方向呈梯度分布。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另一技术方案为:一种人工湿地的修复方法,步骤如下:
(1)在人工湿地上钻出与修复管、汇流通道相对应的孔,然后将修复管与汇流通道竖直插入对应的钻孔内;
(2)内管旋转套接在修复管内部,向内管内部灌入修复液,旋转内管使靠近汇流通道一侧的缓释孔打开,从而使修复液向汇流通道一侧渗流修复;
(3)当修复液对湿地中的重金属沉淀淋洗后,汇流通道外侧多个修复管内的修复液均向汇流通道附近汇集;
(4)通过水管将汇流通道内的混合液抽离,如此反复操作,能够实现湿地中重金属的淋洗沉淀,进而进行人工湿地的修复。
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人工湿地修复系统每隔半年修复一次。
本发明解决了背景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民族大学,未经贵州民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1570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