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发光装置的制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216700.7 | 申请日: | 2019-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232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11 |
发明(设计)人: | 山冈贤介;中井博基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亚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L25/075 | 分类号: | H01L25/075;H01L33/48;H01L33/58;H01L33/6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张劲松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光元件 支承部件 导光 遮光 发光装置 光反射性 制造 基板 部件形成工序 光反射性树脂 透光性部件 安装工序 光射出面 接合工序 形成工序 接合 第二面 开口部 亮度差 上表面 有效地 片材 载置 支承 填充 包围 输出 制作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发光装置的制造方法,能够廉价地制造可增大光射出面的内侧与外侧的亮度差、且可有效地输出发光元件所发出的光的发光装置。该制造方法包括:在基板上安装发光元件的安装工序、将具有开口部的遮光架载置于片材的遮光架载置工序、制作所述遮光架与透光性部件由第一光反射性部件支承的导光支承部件的导光支承部件形成工序、通过将安装的所述发光元件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二面进行接合而在所述发光元件上固定所述导光支承部件的导光支承部件接合工序、以及通过将第二光反射性树脂填充到所述基板与所述遮光架之间而形成包围所述发光元件的第二光反射性部件的第二光反射性部件形成工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光装置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作为车载用途等的光源,利用LED等发光元件构成的高输出的发光装置逐渐被应用。例如,专利文献1已经公开一种发光装置,在作为车载用光源而使用的高输出的发光装置中,为了覆盖发光元件的发光面的周缘部而形成散热层,提高了散热效果。根据专利文献1,因为专利文献1的发光装置覆盖发光元件的发光面的周缘部而形成有散热层,所以,除了提高散热特性以外,还能够得到陡沿(sharp edge)的光分布特性,例如,可以应用在车载用前照灯的用途中。在此,专利文献1中所谓的陡沿的光分布特性,可以理解为光射出面的内侧与外侧的亮度差大。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127679号公报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作为车载用途等高输出的光源而使用的发光装置需要更有效地输出发光元件发出的光。此外,需要能够廉价地制造上述发光装置的制造方法。
发明内容
于是,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光装置的制造方法,能够廉价地制造出可增大光射出面的内侧与外侧的亮度差、且可有效地输出发光元件所发出的光的发光装置。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的制造方法包括:安装工序,在基板上安装发光元件;遮光架载置工序,将具有开口部的遮光架载置于片材;透光性部件载置工序,将具有第一面和所述第一面的相反一侧的第二面、且所述第一面的外周比所述开口部的内周小的板状的透光性部件载置于所述开口部内,使所述第一面与所述片材相对,并且在所述透光性部件与所述开口部之间设有空间;导光支承部件形成工序,将第一光反射性树脂填充到所述空间,形成第一光反射性部件,并制作所述遮光架与所述透光性部件由所述第一光反射性部件支承的导光支承部件;导光支承部件接合工序,通过将安装的所述发光元件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二面进行接合,在所述发光元件上固定所述导光支承部件;第二光反射性部件形成工序,其通过将第二光反射性树脂填充到所述基板与所述遮光架之间,形成包围所述发光元件的第二光反射性部件。
另外,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的制造方法包括:安装工序,在基板上安装发光元件;遮光架载置工序,将具有开口部的遮光架载置于片材;第一光反射性树脂涂布工序,在所述遮光架上涂布第一光反射性树脂;导光支承部件形成工序,使具有第一面和所述第一面的相反一侧的第二面、且所述第一面的外周比所述开口部的内周小、所述第二面的外周比所述开口部的内周大的板状的透光性部件在所述透光性部件与所述开口部之间形成有空间的位置上,以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片材相对的方式与涂布的所述第一光反射性树脂接触后进行按压,并且使所述第一光反射性树脂流入到所述空间,从而形成第一光反射性部件,并且制作所述遮光架与所述透光性部件由所述第一光反射性部件支承的导光支承部件;导光支承部件接合工序,通过将安装的所述发光元件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二面进行接合,在所述发光元件上固定所述导光支承部件;第二光反射性部件形成工序,通过将第二光反射性树脂填充到所述基板与所述遮光架之间,形成包围所述发光元件的第二光反射性部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亚化学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日亚化学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1670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子装置
- 下一篇:光电传感器控制系统及其封装方法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