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热泵系统、空调、室外机及室外机的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216749.2 | 申请日: | 2019-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986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24 |
发明(设计)人: | 宋文龙;曹勋;焦华超;周冰;张仕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1/16 | 分类号: | F24F1/16;F24F11/42;F24F11/64;F24F11/89;F24F13/30;F24F11/61;F24F140/10;F24F110/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11323 | 代理人: | 任洋舟;廉振保 |
地址: | 51907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室外机 热泵系统 换热部 化霜 流量调节机构 室外换热器 结霜 空调 开度 并联设置 程度调节 成正比 气流压 压缩机 减小 能耗 检测 | ||
1.一种室外机,包括室外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外换热器包括并联设置的至少两个换热部,每一所述换热部(1)与压缩机之间均设置有一个流量调节机构(2),且所述流量调节机构(2)的开度与所述换热部(1)上的结霜程度成正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外机还包括结霜程度检测机构,所述结霜程度检测机构设置于所述至少两个换热部(1)的表面上,且所述结霜程度检测机构与所述流量调节机构(2)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结霜程度检测机构包括用于检测所述换热部(1)气流压降的压力传感器(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换热部上设置N个所述压力传感器数量,N根据公式得出:
其中:B1为换热部的换热面积;
B为设定值。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有所述压力传感器(3)设置于所述换热部(1)的外侧迎风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有所述压力传感器(3)均匀分布。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外机还包括控制机构,所述控制机构提取所述结霜程度检测机构的数据,并利用所述数据控制对应的所述流量调节机构(2)的开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外机,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换热部沿竖直方向上下分布。
9.一种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室外机。
10.一种空调,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室外机。
11.一种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室外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S1、检测每一所述换热部(1)的结霜程度D;
S2、根据所述结霜程度D实时调节所述流量调节机构的开度X。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结霜程度检测机构包括多个压力传感器(3),且在步骤S1中,通过检测同一所述换热部(1)上的所有所述压力传感器(3)的压降数据得出所述结霜程度。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中还包括,所述结霜程度检测机构的检测周期为T。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中还包括,设定结霜温度t0,检测所述室外机所处环境温度t1,比较t1和t0,并根据t1和t0的比较结果修正所述结霜程度检测机构的检测周期。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根据t1和t0的比较结果修正所述结霜程度检测机构的检测周期中,包括:
若t1>t0,则所述检测周期T=k1t1;
若t1≤t0,则所述检测周期T=k2t1;
k1和k2均为常数值,且k1≠k2。
16.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提取对应的所述压力传感器(3)的电流,将所述电流转化为流量调节机构(2)的开度信号,并利用所述开度信号调节对应的所述流量调节机构(2)的开度。
17.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中,还包括设定第一结霜程度值D1和第二结霜程度值D2,D2>D1>0,对D与D1和D2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调节所述流量调节机构(2)的开度X。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对D与D1和D2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调节所述流量调节机构(2)的开度X中,还包括:
当D<D1时,X=0;
当D1≤D<D2时,X=q1*D;
当D>D2时,X=q2*D;
其中q1和q2均为常数,且q1≠q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16749.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联网置换式再循环通风集群系统
- 下一篇:中央空调通风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