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见紫光的照明灯具在审
申请号: | 201910217243.3 | 申请日: | 2019-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060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2 |
发明(设计)人: | 李锦昆;周蕾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通士达照明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V19/00 | 分类号: | F21V19/00;F21V13/02;F21V9/40;F21Y115/10 |
代理公司: | 厦门创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5232 | 代理人: | 崔建锋 |
地址: | 3610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白光LED灯珠 基板 紫外光 照明灯具 波长 紫光 驱动电路 宽窄 波谱 光谱 发光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可见紫光的照明灯具,包括基板和LED光源组;LED光源组设置在基板上,LED光源组由设置在基板的驱动电路驱使发光;LED光源组组数至少为一组,每组LED光源组包括UV LED灯珠及白光LED灯珠,UV LED灯珠与白光LED灯珠个数比例为1:4‑1:6,白光LED灯珠分布在UV LED灯珠周围,UV LED灯珠的波长为395nm±2nm。本发明使得其发出紫外光的波长为399nm±8nm,位于紫外光波谱UVA内,对人体无害,且带宽窄,光谱纯正。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LED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见紫光的照明灯具。
背景技术
现有的紫光灯通常包括两种:一种为荧光紫光灯,其为一种气体放电灯,发出330nm-400nm的紫外光波,该紫外光波为不敏感光,所以把该不敏感的紫外光制作的灯具叫做黑光灯。黑光灯的灯管结构和电特性与一般照明荧光灯相同,只是管壁内涂的荧光粉不同。黑光灯工作时,电流通过一段充满惰性气体和微量汞的管,属于热光源类产品。
所述荧光紫光灯存在耗电高、能量有效利用率低、工作使用需时间预热、使用寿命受开关影响大、怕水溅及易炸裂等问题。手持式汞蒸汽灯功率为100W,吊顶式装置的功率为400W,功耗大产生大量的热量,使灯表面变热,带来灼伤危险。汞蒸汽灯采用易碎的玻璃灯泡和滤光器制成,需防止撞击或溅上液体造成的意外损坏。
另一种紫光灯为紫外发光二极管,即UV LED。紫外光为电磁波谱中波长为100nm-400nm的电磁波辐射。紫外光被划分为A射线、B射线和C射线(简称UVA、UVB和UVC),具体的,UVA为400nm-315nm,UVB为315nm-280nm,UVC为280nm-100nm。其中,UVA对人体无害,UVB及UVC对人体有一定的害处。紫外光波长比可见光短,因此紫外光比可见光能量更强,对皮肤的伤害比可见光也要大。
所述紫外发光二极管的缺陷在于:其发出的紫外光有400nm-315nm的UVA,315nm-280nm的UVB,280nm-100nm的UVC,带宽较宽,光谱不纯正,其中包括有害的UVB和UVC。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可见紫光的照明灯具,以提供无害人体的紫外光波谱,带宽窄,光谱纯正。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可见紫光的照明灯具,包括基板和LED光源组;
LED光源组设置在基板上,LED光源组由设置在基板的驱动电路驱使发光;LED光源组组数至少为一组,每组LED光源组包括UV LED灯珠及白光LED灯珠,UV LED灯珠与白光LED灯珠个数比例为1:4-1:6,白光LED灯珠分布在UV LED灯珠周围,UV LED灯珠的波长为395nm±2nm。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可见紫光的照明灯具,由于白光LED灯珠分布在UV LED灯珠周围,UV LED灯珠的波长为395nm±2nm,UV LED灯珠与白光LED灯珠个数比例为1:4-1:6,使得发出紫外光的波长为399nm±8nm,位于紫外光波谱UVA内,对人体无害,带宽窄,光谱纯正。
另外,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可见紫光的照明灯具,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进一步,还包括黑色泡壳,黑色泡壳罩设在基板上,黑色泡壳过滤光线中的可见光。
进一步,还包括光学透镜,光学透镜设置在LED光源组上方,光学透镜使LED灯珠发出的光线均匀。
进一步,白光LED灯珠均匀分布在UV LED灯珠周围。
进一步,LED光源组组数为一组,该组LED光源组包括一颗UV LED灯珠及四颗白光LED灯珠,四颗白光LED灯珠均匀分布在该颗UV LED灯珠周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通士达照明有限公司,未经厦门通士达照明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1724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