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IOT电子行为记录管理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0217282.3 | 申请日: | 2019-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314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31 |
发明(设计)人: | 方毅;琚春华;鲍福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工商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L29/06 | 分类号: | H04L29/06;H04L9/32;H04L9/30;H04L9/08;H04L9/06 |
代理公司: | 杭州千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46 | 代理人: | 裴金华 |
地址: | 310018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区块 多层 电子行为 链层 司机 记录管理系统 云服务提供商 设备采集 约束节点 无约束 信息技术领域 等级权限 等级数据 多个组织 访问权限 节点记录 签名认证 权限加密 数据传输 信息服务 隐私信息 终端数据 合规性 数据块 云服务 上传 网关 验证 认证 开放 | ||
一种IOT电子行为记录管理系统,属于信息技术领域。系统包括多层区块链框架、司机端、司机网关、云服务提供商端、多个不同等级权限的组织端;多层区块链框架具有多个约束节点、多个无约束节点;多层区块链框架分为:私有区块链层,通过IOT设备采集终端数据,利用约束节点和无约束节点记录在IOT设备完成注册的数据块属性,并在通过私有认证后进行数据传输;公有区块链层,具有通过IOT设备采集以及多个组织端上传获得的电子行为信息,并且针对不同组织端开放不同等级数据访问权限;云服务区块链层,通过云签名认证来验证云服务提供商端的合规性。本发明提出多层区块链框架用于提供司机的信息服务,并基于假名的不同权限加密方法来保护司机的隐私信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信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IOT电子行为记录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最近在加密货币背景下,区块链的共识和状态机制取得了较好的成功。区块链技术主要用于安全和隐私领域,是能够取代第三方信任问题的有力技术。它通过混合加密技术、一致性算法和对等通信协议来解决信任问题。目前应用的电子行为记录系统主要使用共识机制来构建复制的分布式账本,即一个事务日志。在交通运输部门或任何一个货运平台后,每个司机使用并拥有单独的区块链,所有与司机相关的信息都被封装在一个区块中,该系统是基于单层区块链对每个司机访问级别进行控制。在物联网系统的隐私保护技术中,零知识证明是一项有效的区块链匿名增强技术,可以通过阻止查询来防止个人信息侵权等安全威胁。
发明专利申请 CN201710455921.0公开了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和物流信息平台的司机征信系统及方法,并具体公开了系统包括用于采集司机的征信信息的区块链底层平台;区块链底层平台确定参与节点的物流信息平台和核心的物流企业,个体司机作为节点系统的资源;用于参与节点的应用层;应用层采用统一开放的接口平台,对接各物流公司、物流信息平台的业务信息系统;用于司机提交征信信息的前端;前端包括物联网和终端APP。该发明是针对司机征信设立的,能保证物流信息平台、物流企业、司机企业和个人信息的安全,但访问仅基于单层区块链,隐私保护机密性不够。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IOT电子行为记录管理系统,实现了有效保护司机的隐私信息,使用非对称安全措施创建或访问链块,在多层区块链架构下基于假名的不同权限加密(PBE-DA)技术,实现从头开始创建电子行为信息、司机或机构访问电子行为信息、为所有权限和机构提供复制数据记录的功能。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本发明一种IOT电子行为记录管理系统,包括多层区块链框架、司机端、司机网关、电子行为信息的云服务提供商端、多个不同等级权限的组织端;所述多层区块链框架具有多个约束节点、多个无约束节点,所述约束节点为与所述司机网关认证的节点,所述无约束节点为未与司机网关认证的节点;所述多层区块链框架分为:
私有区块链层,通过IOT设备采集终端数据,利用约束节点和无约束节点记录在IOT设备完成注册的数据块属性,并在通过私有认证后进行数据传输;
公有区块链层,具有与云服务提供商端记录一致的电子行为信息,所述电子行为信息通过IOT设备采集以及多个组织端上传获得;并且针对不同组织端开放不同等级数据访问权限;
云服务区块链层,通过云签名认证来验证云服务提供商端的合规性。
作为优选,所述组织端包括货运平台、交通运输部门端、保险组织端。
作为优选,所述私有认证的过程具体为:
IOT设备完成注册,IOT设备的受约束节点、无约束节点完成数据块的属性记录;
完成注册后,IOT设备的受约束节点、无约束节点生成司机私钥,并基于私钥生成假名签名;
司机端接收IOT设备发送的假名签名,并利用公钥验证假名签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工商大学,未经浙江工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1728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iOS应用数据传输方法
- 下一篇:一种基于协同训练的Web攻击检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