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经编单针床单向导湿织物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218809.4 | 申请日: | 2019-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891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9 |
发明(设计)人: | 陈晴;范金土;郑嵘;万贤福;傅白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D04B21/10 | 分类号: | D04B21/10;D04B21/16 |
代理公司: | 上海统摄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303 | 代理人: | 辛自豪 |
地址: | 201620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经编 湿织物 单针 梳栉 编织 机台 延展线 最内层 最外层 制备 显露 单向导湿织物 单针床经编机 穿纱方式 导湿性能 平纹组织 依次排列 导湿 横列 传导 蒸发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经编单针床单向导湿织物及其制备方法,方法为:使用单针床经编机进行编织,编织过程中将n把梳栉从机台前到机台后依次排列为:GB1、GB2…GBm…GBn,GB1~GBm作缺垫组织的编织,缺垫横列数为1~2,其他梳栉作经编平纹组织的编织,m大于1时,GB1~GBm采用互补的穿纱方式,即得经编单针床单向导湿织物;所制得的经编单针床单向导湿织物的GB1~GBm的线圈在织物最外层显露,GB1~GBm的延展线在织物最内层显露,其他梳栉的线圈和延展线按梳栉序号在最外层和最内层之间排列。本发明方法显著提高了织物的导湿性能,加快液体水分的传导和蒸发;所制得的单向导湿织物的导湿快干性能优异。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经编织物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经编单针床单向导湿织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运动服装只能满足结实耐穿、柔软贴身的基本需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服装的需求更注重于舒适性与功能性。运动服装的消费群体主要分为两种,第一种是专业运动选手,他们不断挑战自我在赛场创造佳绩,因此他们希望可以通过运动服装的改善为身体提供最佳的外部环境;第二种是日益壮大的热衷于健身、运动的普通消费群体,他们希望提高服装的舒适性从而提升运动健身的舒适感、享受感与幸福感。因此新型运动面料的开发是大势所趋。
对于运动服装而言,舒适性是消费者的首要要求之一。通常评价运动服装的舒适性主要测量其在运动状态下的热湿舒适性。人体在运动时,体表会产生汗液,通常称之为显汗(又称为有感出汗),汗液散发过程中会带走热量,汗液散发的速度会直接影响到着装者的舒适感,而人体在非运动状态下也会有热量和水气的散发,通常称之为非显汗(又称为无感出汗)。为了将显汗和非显汗快速输出到外界环境,避免产生黏腻、闷热等不舒适感,为人体营造一个干爽舒适的外部环境,由此导湿快干运动面料应运而生。
现有轻薄型纬编双面运动面料克重最低可以做到100g/m2,导湿快干性能优良,但纬编织物易脱散,且具有纬斜性和卷边性,极易产生拉伸变形,织物组织结构发生形变后其导湿性能、透湿性能以及透气性能也会发生改变,因此服用性能较差。而经编面料尺寸稳定性较好,具有一定的延伸性,且不会发生脱散,与纬编运动面料相比具有一定的优势性,然而目前经编导湿快干织物一般是采用亲水整理剂处理常规经编结构织物(平纹、网眼结构)制得的,虽然能取得一定的导湿快干效果,但是制得的产品的耐洗性不好,且无法实现单向导湿。
因此,研究一种耐洗涤且能够实现单向导湿的经编单针床单向导湿织物及其制备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耐洗涤且能够实现单向导湿的经编单针床单向导湿织物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经编单针床单向导湿织物,选用缺垫组织进行编织,缺垫组织在编织的过程中会在某些横列不参与针钩垫纱而只是在针间摆动,这样能起到改善网眼组织结构不稳定的效果。作缺垫组织的编织的GB1~GBm进行编织时,由于经编织物的结构特性,GB1~GBm的线圈在织物最外层显露,GB1~GBm的延展线在织物最内层显露,其他梳栉的线圈和延展线在中间夹着,纱线在缺垫的地方可以通过芯吸效应直接将水分从织物内层导出到织物外层,有利于提高织物的导湿性能,加快液体水分的传导和蒸发。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予以解决:
一种经编单针床单向导湿织物的制备方法,使用单针床经编机进行编织,编织过程中采用n把梳栉,n为3或4,n把梳栉从机台前到机台后依次排列为:GB1、GB2…GBm…GBn,GB1~GBm作缺垫组织的编织,缺垫组织是指某把梳栉在某些横列不参加编织的经编组织,其他梳栉作经编平纹组织的编织,m为正整数,1≤m<n,即得经编单针床单向导湿织物。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华大学,未经东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1880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