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医用止血夹在审
申请号: | 201910218939.8 | 申请日: | 2019-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059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28 |
发明(设计)人: | 冷德嵘;李常青;唐志;金鸿雁;范茗侨;刘春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微创医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7/12 | 分类号: | A61B17/12;A61B17/128;A61B17/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弘权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3 | 代理人: | 逯长明;许伟群 |
地址: | 210032 江苏省南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钳子 医用止血夹 手柄 组织缝合 止血 弹簧管 控制线 锁紧套 内窥镜 轴向推力 消化道 开闭 锁紧 滞留 施加 体内 驱动 申请 | ||
本申请提供一种医用止血夹,用于消化道通过内窥镜引导下,止血与组织缝合手术,所述医用止血夹,包括:钳子、锁紧套、弹簧管、控制线、手柄。以实现在手柄施加轴向推力和拉力,可以驱动控制线实现钳子的开闭、钳子的锁紧。并且,钳子与锁紧套能非常容易地从弹簧管分离,而滞留在人体内达到止血与组织缝合的功能。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医用止血夹。
背景技术
近年来消化内镜治疗技术发展迅猛,消化道病变检出率越来越高,消化道出血越来越多,通过消化内镜技术治疗方案也越来越多。内镜止血夹因其创伤性小、止血速度快、再出血发生率低、并发症少、疗效确切等特点,已成为危重患者急性消化道出血非手术治疗最有效、最有临床应用价值的方法。
内镜下金属夹止血是较为广泛应用的止血手段之一,对恰当病例进行熟练的金属夹操作,可以有效止血和预防再出血,减少不良反应,大大提高消化道出血内镜治疗的安全性和治愈率。金属止血夹的止血机制与外科血管结扎或缝合相同,为一种物理机械方法,利用止血夹闭合时产生的机械力,将其周围组织及出血血管一并结扎,从而闭合出血的血管,以阻断血流达到止血目的,适用于非静脉曲张性活动性出血及可见血管残端病变的止血治疗或是创面组织缝合。
因内镜下操作空间小、通过内镜的工作腔道小,在人体生理弯曲中针对困难的出血部位往往因为位置很极限现有产品不能到达病变部位,或是到达病变部位后开闭阻力大、旋转不同步、不能顺利释放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医用止血夹,以针对现有器械夹闭装置与释放装置都依靠固定连接器连接,该固定连接器装配复杂、操作困难、释放力大不便于临床女护士操作的问题。
本申请提供一种医用止血夹,包括:
钳子,包括至少两个钳子臂,能实现张开及闭合,钳子臂上设有用于开闭的滑槽,所述滑槽上具有凸出部;
锁紧套,用于容纳以及锁紧所述钳子;所述锁紧套内设有与滑槽配合的固定部以及与弹簧管可分离连接的爪形部;
控制线,连接所述钳子,用于控制钳子张开及闭合;所述控制线具有扭矩传递功能,以实现钳子旋转定位;所述控制线的端部具有与钳子近端可分离连接的结合部;
弹簧管,为围绕控制线的圆柱形管鞘,所述弹簧管端部具有凸凹部,通过凹凸部与锁紧套可分离地连接;
手柄,连接控制线,用于对控制线施加作用力,所述手柄具有向所述弹簧管或控制线传递扭矩的限定部。
可选的,所述滑槽为多段滑槽,以实现钳子的开闭及预闭合;钳子近端具有与控制线相连的孔或轴,孔或轴可在控制线拉力作用下,使钳子与所述控制线分离,并提供具有钳子开闭所需的连接力。
可选的,所述锁紧套的远端设有向内的凸出部;凸出部与滑槽配合,以实现钳子的开闭;所述锁紧套的中部设有约束台阶,约束台阶与钳子近端配合,以辅助钳子的锁紧;所述锁紧套的近端具有爪部,可与弹簧管端面可分离的连接。
可选的,弹簧管的端面设有凸凹部,所述凸凹部与锁紧套近端的爪部连接;所述弹簧管具有与手柄卡合的凸出部,以传递手柄施加的扭矩,以实现钳子的旋转定位。
可选的,所述控制线包括远端凸出部与近端定位部,所述远端凸出部与钳子可分离地连接;在受拉力作用下所述凸出部与钳子分离,以及后退所述凸出部与锁紧套近端爪部接触,使爪部产生变形,与弹簧管端面凸出部分离。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申请提供一种医用止血夹,包括钳子、锁紧套、弹簧管、控制线、手柄。所述止血夹的结构简单、操作简便、易于生产、开闭灵活、定位精准。所述医用止血夹,可以实现在手柄施加轴向推力和拉力,驱动控制线实现钳子的开闭、钳子的锁紧。并且,钳子与锁紧套能非常容易地从弹簧管分离,而滞留人体内达到止血与组织缝合的功能。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微创医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微创医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1893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