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体净化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10219392.3 | 申请日: | 2019-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7590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8 |
发明(设计)人: | 周杨;王雯雯;孙海朋;董玥岑;姚文韬;张德寅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9/08 | 分类号: | C02F9/08;C02F9/04;H02J7/35;C02F101/30 |
代理公司: | 重庆华科专利事务所 50123 | 代理人: | 康海燕;王艳 |
地址: | 400030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体 净化系统 | ||
本发明涉及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体监测与净化系统。其包括水体净化装置、隔离装置和控制水体净化装置与隔离装置的控制系统,所述隔离装置包括固定在水体中的多个固定柱和固定柱间的隔离网兜,所述隔离网兜和固定柱将水体分隔为多个区域。本发明通过隔离装置将藻类可能爆发的区域和藻类爆发区域与其他区域隔离,避免藻类大面积爆发,同时,又通过水体净化装置处理可能爆发藻类的区域和藻类爆发区域,尽可能的遏制藻类的爆发。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体净化净化系统。
背景技术
为促进植物生长,提高农产品的产量,人们常施用较多的氮肥和磷肥,过多的氮肥和磷肥进入了河流、湖泊内,引起水体的富营养化,使得浮游生物的大量繁殖,消耗了水中大量的氧,水中溶氧量大幅降低,造成鱼类大量死亡。富营养化水体底层堆积的有机物质在厌氧条件下也将分解产生的有害气体,以及一些浮游生物产生的生物毒素(如石房蛤毒素)也会伤害水生动物,会导致水生生态系统紊乱,水生生物种类减少,生物多样性受到破坏。
近年来,世界各地开发了各种水体净化技术,通常是将污水输送到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但是需要截污、铺管、兴建各种设施,有投资大、费用高等缺点,仅适用于严重污染的河流外。另外,目前现在城市中的人工湖泊受污染情况也越来越严重,严重影响了生态水域的景观效果,因此,解决污染水体的治理已经是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一般水体污染还伴随大面积的藻类爆发,当藻类大面积爆发后,水体的净化处理难度较大。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水体净化系统,该装置能够有效遏制大面积的藻类爆发。
一种水体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水体监测与净化装置、隔离装置和控制水体净化与监测装置与隔离装置的控制系统;
所述水体监测与净化装置设有监测水质情况和发送水质数据至用户终端/控制系统的水质监测器,所述用户终端/控制系统对水质数据进行分析并输出信号至控制系统;
所述隔离装置包括固定在水体中的多个固定柱和安装在固定柱间的隔离网兜,所述控制系统通过水体净化与监测装置检测到的水污染情况,控制所述隔离网兜的展开和收拢,通过所述隔离网兜的展开将污染水体与未污染水体分隔为不同的区域;
所述控制系统用于控制水体净化与监测装置的行进速度和方向。
上述水质监测器可监测水体净化与监测装置所在区域的水质情况,如氮磷等含量,所述水质监测器将水质数据信息传输至用户终端或控制系统,用户终端或控制系统分析数据,选择是否启动隔离装置和更改水体净化与监测装置行进路线,若启动隔离装置,信号传输至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控制隔离装置的网兜展开,将氮磷含量高的区域隔离开来,避免氮、磷和藻类孢子等的扩散,防止藻类大面积爆发;同时,控制系统控制水体净化与监测装置更改原行进路线,使水体净化与监测装置固定在此区域内行进并进行净化处理,控制此区域内氮磷水平,扼杀藻类爆发的可能。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柱上设有竖直的滑轨和升降机构,所述隔离网兜下方的两个角分别固定在相邻两根固定柱下部,上方的两个角通过滚轮分别安装在相邻两根固定柱的滑轨上,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升降柱和电机,升降柱连接滚轮,所述控制系统通过控制升降机构,从而控制滚轮的运动,使隔离网兜展开或收拢。
正常情况下,隔离网兜收拢,浸没在水面下,当某区域氮磷含量过高、可能爆发藻类时或者已经爆发藻类时,控制系统控制电机开启,升降柱上升,隔离网兜展开,将该区域与其他水域隔离开来,避免藻类的大面积爆发。
优选的,所述水体净化与监测装置包括浮床、浮床中段上方布置的药箱和喷洒装置、浮床前方的收渣斜槽和浮床后方的驱动机构;浮床前段设有与收渣斜槽后端相连接的透水集渣凹槽,浮床下方悬挂有光催化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系统控制所述驱动机构和喷洒装置,控制所述水体净化与监测装置的行进方向和速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大学,未经重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1939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