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精度的复合材料力学疲劳性能检测夹具有效
申请号: | 201910219571.7 | 申请日: | 2019-03-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9107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6 |
发明(设计)人: | 王桂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08 | 分类号: | G01N3/08;G01N3/32;G01N3/04 |
代理公司: | 西安研创天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39 | 代理人: | 白志杰 |
地址: | 710049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精度 复合 材料力学 疲劳 性能 检测 夹具 | ||
一种提高精度的复合材料力学疲劳性能检测夹具,本发明涉及材料力学检测设备技术领域,一号滑轨固定设置在底座上,一号滑轨上滑动设置有承载台,承载台的上表面上开设有滑槽,滑槽内滑动设置有滑块,滑块上固定设置有夹板,承载台上固定设置有限位板,二号滑轨固定设置在底座上,二号滑轨上滑动设置有安装座,安装座上固定设置有支架,支架的上端固定设置有二号轴座,二号轴座上通过轴承旋设有四号丝杆;其通过一号丝杆、二号丝杆分别对承载台、安装座进行位置调节,能够精准的将压板在试块上进行定位,保证压力测试的准确性,其压板可活动,便于针对不同形状的试块进行加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材料力学检测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提高精度的复合材料力学疲劳性能检测夹具。
背景技术
复合材料是现代材料学领域最热门的学科领域之一:符合在材料具有较强的可塑性、不输于金属材料的力学强度,因而复合材料被广泛应用于电子产业、交通运输产业、航空航天产业。
一种新型的复合材料在被发明之后,需要对其物理、化学性质进行检测,保证其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可靠;材料的力学性能是横梁材料整体性能的重要标准之一,为了准确评估测量材料的力学性能,需要对材料试块进行压力试验,在进行压力试验的时候,需要通过夹具将试块固定,便于测试数据的准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方便的提高精度的复合材料力学疲劳性能检测夹具,其通过一号丝杆、二号丝杆分别对承载台、安装座进行位置调节,能够精准的将压板在试块上进行定位,保证压力测试的准确性,其压板可活动,便于针对不同形状的试块进行加压。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含底座、夹持组件、压力组件,其中夹持组件固定设置在底座上,压力组件固定设置在底座上,且压力组件设置在夹持组件的上方;
所述的夹持组件包含一号滑轨、承载台、夹板、限位板,其中一号滑轨固定设置在底座上,一号滑轨上滑动设置有承载台,底座上通过轴承旋设有一号丝杆,且一号丝杆穿设在承载台上,一号丝杆上旋设有一号丝母,一号丝母固定设置在承载台上,承载台的上表面上开设有滑槽,滑槽内滑动设置有滑块,滑块上固定设置有夹板,承载台上固定设置有限位板,且限位板设置在滑槽的左端,承载台上固定设置有一号轴座,且一号轴座设置在滑槽的右端,一号轴座上通过轴承旋设有三号丝杆,三号丝杆上旋设有三号丝母,三号丝母固定设置在一号轴座上,三号丝杆的左端活动抵设在夹板的右侧面上;
所述的压力组件包含二号滑轨、安装座、支架、四号丝杆、传动杆、压板,其中二号滑轨固定设置在底座上,且二号滑轨设置在一号滑轨的后方,二号滑轨垂直于一号滑轨设置,二号滑轨上滑动设置有安装座,底座上通过轴承旋设有二号丝杆,且二号丝杆穿设在安装座上,二号丝杆上旋设有二号丝母,二号丝母固定设置在安装座上,安装座上固定设置有支架,支架的上端固定设置有二号轴座,二号轴座上通过轴承旋设有四号丝杆,四号丝杆上旋设有四号丝母,四号丝母固定设置在二号轴座上,四号丝杆的下端通过平底推力球轴承旋设有传动杆,传动杆的下端通过轴承旋设有转动轴,转动轴上固定设置有压板,且压板设置在承载台的上方。
进一步的,所述的滑块的左侧壁上固定设置有支撑板,支撑板滑动设置在滑槽内,且支撑板的上表面平行于承载台的上表面设置,支撑板的左端穿过滑槽后,活动插设在限位板的下方,将试块放置在承载台上,向左滑动滑块,滑块推动支撑板前进,支撑板在滑槽内向左移动垫在试块下部。
进一步的,所述的传动杆的侧壁上固定设置有拉簧,拉簧的另一端固定设置在压板的上表面上,四号丝杆通过传动杆带动压板下压,压板接触试块的上表面后转动贴合在试块的上表面,当测试完成抬起压板后,拉簧拉动压板复位,使其保持原位。
进一步的,所述的底座上固定设置有缓冲防护网,且缓冲防护网设置在底座的上表面的四边上,对试块进行挤压破坏,试块破碎后,飞溅的碎片通过缓冲防护网拦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1957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