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磁共振多天线射频传输装置和磁共振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10220107.X | 申请日: | 2019-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1731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4 |
发明(设计)人: | 季灵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联影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3/36 | 分类号: | G01R33/36 |
代理公司: | 杭州华进联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50 | 代理人: | 舒丁 |
地址: | 201807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磁共振 天线 射频 传输 装置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磁共振多天线射频传输装置和磁共振系统,属于医疗设备技术领域,磁共振多天线射频传输装置包括射频接收线圈和射频接收装置,磁共振设备中的射频接收线圈可以采集在磁共振检测时激发的磁共振信号,射频接收线圈可以通过无线方式发送磁共振信号至射频接收装置,射频接收装置包括多个天线及射频接收机,多个天线可以将磁共振信号转发至射频接收机,射频接收机对磁共振信号进行解析。以无线方式传输磁共振信号,由于磁共振设备特殊的强磁场的结构中使用的屏蔽,传输信号时会出现多径效应,影响接收性能,在此方案中,使用多天线的接收方式,可以提高接收效率,并且避免使用射频线传输信号,简化工作流,降低因铺设电缆的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磁共振多天线射频传输装置和磁共振系统。
背景技术
核磁共振成像(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简称NMRI),又称自旋成像(spin imaging),也称磁共振成像(简称MRI),是利用核磁共振原理,依据所释放的能量在物质内部不同结构环境中的不同的衰减,通过外加梯度磁场检测所发射出的电磁波,根据电磁波得到物体内部的结构图像。
磁共振系统主要包含磁体,梯度线圈,射频线圈,接收链路几个子系统。由超导磁体产生一个均匀的静态磁场,通过射频发射线圈激发氢核自旋进动产生磁共振信号,利用梯度线圈对信号进行空间信息编码,由射频接收线圈采集上述磁共振信号,经过接收链路转换为数字信号,最终使用计算机重建得到磁共振图像。
射频接收线圈作为磁共振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磁共振系统图像质量具有决定性作用。目前广泛使用阵列式接收线圈,具有信噪比高,覆盖范围灵活,使用方便等特性。
传统的射频线圈使用射频线进行射频信号的传输,通常以射频线缆为主。射频线缆的使用使得扫描工作流变得复杂,需要对线圈进行接插,尤其对于接收线圈被集成在移动患者病床的情况下,铺设电缆的成本是异常高昂的。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的射频线圈使用射频线进行射频信号的传输使工作流复杂化、成本高的问题,提供一种磁共振多天线射频传输装置和磁共振系统。
一种磁共振多天线射频传输装置,包括射频接收线圈和射频接收装置;
射频接收线圈设置在磁共振设备中,射频接收线圈用于接收磁共振信号,并将磁共振信号通过无线方式发送至射频接收装置;
射频接收装置包括多个天线及射频接收机,多个天线分别接收磁共振信号并传输至射频接收机;
射频接收机用于对接收的磁共振信号进行解析。
根据上述的磁共振多天线射频传输装置,其包括射频接收线圈和射频接收装置,磁共振设备中的射频接收线圈可以采集在磁共振检测时激发的磁共振信号,射频接收线圈可以通过无线方式发送磁共振信号至射频接收装置,射频接收装置包括多个天线及射频接收机,多个天线可以将磁共振信号转发至射频接收机,射频接收机对磁共振信号进行解析。以无线方式传输磁共振信号,由于磁共振设备特殊的强磁场的结构中使用的屏蔽,传输信号时会出现多径效应,影响接收性能,在此方案中,使用多天线的接收方式,可以提高接收效率,并且避免使用射频线传输信号,简化工作流,降低因铺设电缆的成本。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射频接收线圈包括依次连接的线圈本体、模数转换器、处理器和无线传输器;
线圈本体用于采集磁共振检测对象发出的磁共振信号,模数转换器用于将磁共振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处理器用于控制模数转换器和无线传输器,无线传输器用于将数字信号以无线方式发送至射频接收装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射频接收线圈还包括放大器和滤波器;放大器和滤波器依次连接在线圈本体与模数转换器之间;
放大器用于放大磁共振信号,滤波器用于对放大后的磁共振信号进行滤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联影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联影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2010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