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建筑状态云端监测及释压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10220192.X | 申请日: | 2019-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1348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2 |
发明(设计)人: | 陈利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孝娴 |
主分类号: | G01L5/00 | 分类号: | G01L5/00;G08B21/18;H04L29/08 |
代理公司: | 成都鱼爪智云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308 | 代理人: | 代述波 |
地址: | 200000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联网 建筑 状态 云端 监测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建筑状态云端监测及释压系统,包括:建筑楼体,还包括:受力传感模组、数据采集模块、纵向释压模块、横向释压模块、云端服务器;受力传感模组包括第一受力传感器与第二受力传感器,第一受力传感器、第二受力传感器分别与数据采集模块连接;数据采集模块与云端服务器连接;纵向释压模块包括纵向释压装置、抓紧装置;横向释压模块包括横向释压装置、封闭装置、锁定装置;若云端服务器判定横向预警,云端服务器向锁定装置输出解锁信号;若云端服务器判定纵向预警,云端服务器向抓紧装置输出抓紧信号。本发明对楼体受到的力以及楼体自身发生的受力改变进行监测,便于楼内人员在发生楼体状态改变时能及时应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楼体监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建筑状态云端监测及释压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类大型城市建筑及基础设施如桥梁、大坝、公路正以迅猛地速度修建,这些大型建筑所引发的安全事故会带来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兴建了大量城市高层和超高层建筑物、大量的水工建筑物,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在这些工程建筑及其设备的运营过程中,都会产生变形,也会因强风荷载作用、地面沉降及地震灾害作用造成楼的损害,或者因为楼体内的改变影响楼体结构,从而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寿命。
现有的建筑安全监测设备通过监测传感器建筑物的安全进行监测,但是在建筑物的受力超出承受范围时不能够进行释压,从而不能够对建筑物进行保护。本申请针对建筑物受到的超出承受范围的力进行监测,并对受力区域进行补强,提高建筑物的承压能力。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
针对背景技术中提到的不能对建筑物受到的超出承受范围的力进行释压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建筑状态云端监测及释压系统。
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建筑状态云端监测及释压系统,包括:建筑楼体,还包括:受力传感模组、数据采集模块、纵向释压模块、横向释压模块、云端服务器;
所述受力传感模组包括第一受力传感器与第二受力传感器,所述第一受力传感器、第二受力传感器分别与数据采集模块连接;所述第一受力传感器用于监测所述建筑楼体的纵向受力情况,并将当前位置的纵向受力值向所述数据采集模块输出;所述第二受力传感器用于监测所述建筑楼体的横向受力情况,并将当前位置的横向受力值向数据采集模块输出;所述数据采集模块与所述云端服务器连接;
所述建筑楼体设置若干受力区域,受力区域包括横向受力区域与纵向受力区域,所述第一受力传感器与所述纵向释压模块设置于纵向受力区域内,所述第二受力传感器与所述横向释压模块设置于横向受力区域内;
所述纵向释压模块包括纵向释压装置、抓紧装置;所述抓紧装置设置于所述纵向释压装置内,所述纵向受力区域设置有抓紧出口,所述抓紧装置与所述抓紧出口对应;所述抓紧装置与所述云端服务器连接;
所述横向释压模块包括横向释压装置、封闭装置、锁定装置;所述横向释压装置设置于所述封闭装置内,所述封闭装置的两侧设置有释压口,所述横向释压装置自所述封闭装置的两侧释压口伸出并分别超出所述封闭装置的两侧面所在平面,所述横向释压装置是两侧设置有锁定接口;所述锁定装置设置于所述释压口,所述锁定装置与所述锁定接口对应,所述锁定装置与所述云端服务器连接;
若所述云端服务器获取到的横向受力数值高于第一预设横向受力数值阈值,则所述云端服务器判定横向预警,所述云端服务器向所述锁定装置输出解锁信号;
若所述云端服务器获取到纵向受力数值高于第一预设横向受力数值阈值,则所述云端服务器判定纵向预警,所述云端服务器向所述抓紧装置输出抓紧信号;
若所述云端服务器判定横向预警和/或纵向预警时,所述云端服务器向受力传感模组输出自测信号,受力传感模组接收到自测信号后对当前受力进行自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孝娴,未经赵孝娴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2019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