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株用于预防或治疗对虾弧菌病的菌株有效
申请号: | 201910220408.2 | 申请日: | 2019-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8076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9 |
发明(设计)人: | 单洪伟;于鹏;马甡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海洋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A23K10/18;A23K50/80;C12R1/07 |
代理公司: | 北京识然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975 | 代理人: | 曾庆国 |
地址: | 266003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预防 治疗 对虾 弧菌 菌株 | ||
本发明提供一株用于预防对虾弧菌病的芽孢杆菌,为芽孢杆菌BHK201801株,于2019年3月6日保藏在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的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 NO:17307。本发明所提供的芽孢杆菌能对凡纳滨对虾养殖过程中的常见弧菌起到有效的抑制作用,通过将芽孢杆菌添加至饲料中并饲喂对虾使其于对虾体内定殖从而起到预防凡纳滨对虾弧菌病的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有益菌筛选及应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株用于预防或治疗对虾弧菌病的菌株。
背景技术
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ai)因其肉质鲜美、生长速度快、抗逆性强等特点,自20世纪80年代引入中国后,迅速发展为我国对虾养殖的主要品种,目前其产量占对虾养殖产量的75%以上。近年来,随着凡纳滨对虾养殖业的迅速发展,病害问题日益凸显,严重损害着对虾养殖户的利益,阻碍对虾养殖业进一步的发展。
弧菌病是对虾养殖过程中的主要病害之一,具有流行广、发病率高、危害大和死亡率高等特点。目前,已被确定能引起对虾弧菌病的病原有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副溶血弧菌(V.parahaemolyticus)、溶藻弧菌(V.alginolyticus)、鳗弧菌(V.anguillarum)、创伤弧菌(V.vulnificus)、坎贝氏弧菌(V.campbelli)和霍乱弧菌(V.cholerae)等。抗生素等药物是防治对虾弧菌病的有效手段,但同样也会引起耐药细菌的出现并引起一系列环境问题甚至危害人类健康。因此,亟需找到一种新的环境友好的有效手段用于凡纳滨对虾养殖过程中弧菌病的防治。
益生菌已被证明能够通过多种作用机制对宿主起到保护作用,被认为是抗生素的良好替代品。目前,已有研究表明益生菌可以在对虾养殖过程中起到积极的作用,但益生菌的选择至关重要,许多商用益生菌的实际应用效果不理想,这与益生菌的种类及来源密切相关。而且,研究发现相对于陆地源益生菌,从水产养殖动物或环境中分离出的细菌具有更加显著的益生效果。因此,从健康对虾体内筛选得到具有弧菌拮抗活性的芽孢杆菌对于对虾养殖过程中弧菌病的防治至关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株用于预防对虾弧菌病的芽孢杆菌,能够有效的对对虾养殖过程中的常见弧菌起到抑制作用,从而有效降低因弧菌病引起的对虾的高死亡率。
本发明所提供的芽孢杆菌,为芽孢杆菌(Bacillus sp.)BHK201801株,于2019年3月6日保藏在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的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 NO:17307;
本发明的芽孢杆菌筛选自健康凡纳滨对虾体内,可以用于抑制对虾养殖过程中的常见弧菌;
本发明所提供的芽孢杆菌用于添加至饲料中,含芽孢杆菌的饲料用于预防凡纳滨对虾弧菌病。
本发明所提供的芽孢杆菌能对凡纳滨对虾养殖过程中的常见弧菌起到有效的抑制作用,通过将芽孢杆菌添加至饲料中并饲喂对虾使其于对虾体内定殖从而起到预防凡纳滨对虾弧菌病的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描述。
实施例1:具有抑菌效果的芽孢杆菌的筛选与鉴定
1、样品采集
样品为发生弧菌病后存活的凡纳滨对虾,将凡纳滨对虾进行表面消毒后,取肝胰腺及肌肉在无菌生理盐水中研磨并稀释至合适浓度,然后用无菌枪头吸取适量匀浆液涂布于LB固体培养基(纯水1000mL、蛋白胨10g、酵母粉5g、琼脂20g、NaCl 30g、pH 7.2~7.4)上,28℃下培养24h,准备进一步筛选。
2、细菌富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海洋大学,未经中国海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2040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