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矿用液压挖掘机的斗杆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910221136.8 | 申请日: | 2019-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050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2 |
发明(设计)人: | 宁晓斌;王宇坤;柳政卿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F3/34 | 分类号: | E02F3/34;E02F3/36;E02F3/38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正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1 | 代理人: | 王兵;黄美娟 |
地址: | 310014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支撑杆 斗杆 主梁 半封闭结构 弧形连接杆 扇形结构 矿用液压挖掘机 铰链装置 纵向平面 横向连接杆 轴心线垂直 弯曲方向 主梁连接 非均匀 上表面 轴心线 散射 铲斗 动臂 对称 平行 | ||
1.矿用液压挖掘机的斗杆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斗杆与动臂油缸和斗杆油缸的连接处,设置有由多个带有中心圆孔的金属板所组成的半封闭结构(5),与半封闭结构(5)的轴心线垂直的两个纵向平面内,分别设置有两片相互对称的扇形结构;
扇形结构由半封闭结构(5)的上表面出发,在纵向平面内非均匀地散射布置六根支撑杆(6)。支撑杆(6)的末端均与受载主梁(1)相连为一体,受载主梁(1)呈弧形。前端的第一根支撑杆与铲斗的铰链装置(2a)相连,后端的第六根支撑杆与动臂的铰链装置(2b)相连。斗杆前端的支撑杆分布密度小于斗杆后端的支撑杆分布密度。前端的第一根支撑杆的中部到第五根支撑杆与受载主梁连接处设置有弧形连接杆(7),弧形连接杆(7)的弯曲方向与受载主梁(1)相同,弧形连接杆(7)还连接第二根支撑杆、第三根支撑杆、第四根支撑杆;
两片扇形结构的受载主梁(1)之间连接有平行于半封闭结构(5)的轴心线的横向连接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用液压挖掘机的斗杆结构,其特征在于:受载主梁(1)、横向连接杆、支撑杆(6)、弧形连接杆(7)均采用空心圆柱形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工业大学,未经浙江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21136.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础环式风机基础综合加固装置及加固方法
- 下一篇:电动正铲挖掘机节能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