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联合实现活动用户检测及其信道估计方法及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10221801.3 | 申请日: | 2019-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1177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07 |
发明(设计)人: | 叶新荣;黄涛;张爱清;谢小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L5/00 | 分类号: | H04L5/00;H04L25/02;H04W4/70;H04W74/08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周锟 |
地址: | 241002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联合 实现 活动 用户 检测 及其 信道 估计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联合实现活动用户检测及其信道估计方法及其系统,该巨量机器类通信中活动用户检测方法包括:将活动用户检测和活动用户信道估计建模为压缩感知理论中的稀疏信号重构,并运用SLO重构算法根据用户信道状态估计出活跃用户。本发明提供的方法能够减少导频信号的长度,并能获得优于最小二乘法的信道估计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器类通信(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MTC)场景里活动用户检测及其信道估计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家居、智慧交通和智慧医疗等物联网应用的日益发展,当前迫切需要建立能为机器类设备提供互连互通的通信网络。为了实现该目标,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5G)已将巨量机器类通信、增强移动宽带及超可靠低时延通信确定为需要支持的三种业务。由于机器类设备数量众多,因此,5G面临的一个极大挑战就是需要为巨量机器类设备提供及时的网络接入和高效的数据传输。
蜂窝网络当前是通过专用的随机接入控制信道并采用授权的方式让用户竞争物理层传输资源,通常包括四个阶段,首先,每个活动用户随机地从正交导频信号池里抽取一个导频信号并发送给基站,通知基站该用户有数据需要发送;接着,基站为每个接收到的导频信号发送一个响应信号,授权可以继续传输信息;然后,接收到授权信号的用户继续向基站发送连接请求;最后,基站向没有发生导频冲突的用户分配传输数据的资源并授权该用户接入网络,而对发生导频冲突的用户不做应答,接入失败的用户需要等待一个时间之后重新竞争接入网络。这种传统授权的接入方案不适用于巨量机器类通信,因为:其一,信道的相干时间和相干带宽有限,这就决定了导频信号的长度有限,从而正交导频信号池里导频信号数量有限,面对巨量接入,导频冲突率高,延长了设备接入网络的耗时。其二,机器类通信的特点是突发式短数据包通信,有时需要发送的数据信息仅几个比特,若采用传统授权式接入方案,接入阶段占时远远超过了数据传输阶段的时间,导致系统整体效率低。因此,巨量机器类通信不能采用传统的授权式接入方案,需要开发非正交和无需授权的随机接入方案。在非正交和无需授权接入方案里每个机器类设备均安排一个固定的导频信号,在某一时刻若机器类设备有数据需要发送,该设备即刻直接发送导频信号和数据信息,这样可以避免导频冲突和长时间的授权接入申请,但该接入方案的核心支撑技术是需要从巨量的机器类设备里检测出活动用户并估计出其信道状态信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巨量机器类通信中联合实现活动用户检测及其信道估计的方法,该方法克服了现有授权接入技术中接入时间长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巨量机器类通信中活动用户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巨量机器类通信中活动用户检测方法包括:
将活动用户检测和活动用户信道估计建模为压缩感知理论中的稀疏信号重构,并运用SLO(平滑L0范数算法)重构算法根据用户信道状态估计出活跃用户。
优选地,在将活动用户检测和活动用户信道估计建模为压缩感知理论中的稀疏信号重构之前,包括:
将巨量机器类设备通过免授权非正交的方式随机接入基站。
优选地,将巨量机器类设备通过免授权非正交的方式随机接入基站,包括:
将巨量机器类设备的导频信号和数据信息直接发送至所述基站;且将多个巨量机器类设备中每个巨量机器类设备都分配一个预设长度的导频序列,且多个所述序列之间无需满足正交关系。
优选地,将活动用户检测及其信道估计建模为压缩感知理论中的稀疏信号重构,包括:
某一时隙,若K个机器类设备中有Ka个巨量机器类设备处于活动状态,则基站接收到的该Ka个活动用户发来的导频信号可表示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师范大学,未经安徽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2180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