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计算低渗透油藏五点井网瞬时产量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221895.4 | 申请日: | 2019-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9832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0 |
发明(设计)人: | 刘海龙;李慧莉;张杰;尚根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6Q50/06 | 分类号: | G06Q50/06;G06F30/20 |
代理公司: | 北京聿宏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72 | 代理人: | 吴大建;何娇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计算 渗透 油藏 五点 瞬时 产量 方法 |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计算低渗透油藏五点井网瞬时产量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收集目标区块压裂井段的裂缝参数和初始饱和度,选取一个五点井网,建立五点井网的注采单元物理模型;将注采单元划分为多个子单元,确定开始时刻每个子单元的瞬时产量;将每个子单元的产量相加,得到开始时刻的五点井网瞬时产量;根据开始时刻的五点井网瞬时产量和初始饱和度,采用迭代法依次计算第n时刻的五点井网瞬时产量,以获得五点井网在整个时间段内的N个时刻的五点井网瞬时产量,其中N为大于1的正整数,n为小于或等于N的正整数。使用本发明的优点在于,能够快速、有效的得到五点井网的瞬时产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气勘探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计算低渗透油藏五点井网瞬时产量的方法。
背景技术
水驱采油是保持油藏压力的有效途径,已被广泛应用于提高采收率。目前,我国大多数水驱的油藏还处于高含水时期。由于储层的非均质性,不同区域的水驱波及程度不同,导致高含水时期的剩余油分布不均匀。因此,在求取高含水时期低渗透油藏五点井网瞬时产量时,必须考虑剩余油的非均质性。
通过国内外专利查新和文献调研发现,求解面积井网的方法主要集中在拉式反演法、保角变换法、等值渗流阻力法、流管积分法、数值模拟法和劈分流场法。虽然求解面积井网的方法比较多,而且建立的模型也比较复杂,但是还是存在一定的不足,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渗流模型过于理想化,仅考虑了单相流动,并没有完全考虑储层中剩余油的分布情况以及水驱的作用效果;2、计算单元往往集中于一个注采单元,与实际低渗透油藏开发井网还有一定的差距;3、模型建立过程假设条件多,推导过程复杂,不便于计算。因此,急需建立一种新的、快速的面积井网产量计算方法。
刘海龙、吴淑红在2016年2月发表于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第21卷第1期的《低渗透油藏面积井网产量计算方法》一文中,采用了流线积分方法,建立了计算五点井网产量的数值模型,由于方程具有发散性,因此并没有得出面积井网的解析模型,需要采用迭代的方式求解,同时该文献并没有考虑到注采单元的含油饱和度分布,由于低渗透油藏储层的非均质性,不同区域的水驱波及程度不同,导致高含水时期的剩余油分布不均匀,因此不能忽略剩余油分布不均的问题,需要作进一步考虑。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计算低渗透油藏五点井网瞬时产量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收集目标区块压裂井段的裂缝参数和初始饱和度,选取一个五点井网,建立所述五点井网的注采单元物理模型;
S2、将所述注采单元划分为多个子单元,根据所述裂缝参数、油田相关参数和初始饱和度,确定开始时刻每个所述子单元的瞬时产量;
S3、将每个子单元的产量相加,得到开始时刻的五点井网瞬时产量;
S4、根据开始时刻的五点井网瞬时产量和初始饱和度,采用迭代法依次计算第n时刻的五点井网瞬时产量,以获得所述五点井网在整个时间段内的N个时刻的五点井网瞬时产量,其中N为大于1的正整数,n为小于或等于N的正整数。
在一个实施例中,步骤S1中的裂缝参数包括:注入井裂缝长度、生产井的裂缝长度、生产井与注入井的排距以及相邻两口注入井之间的间距。
在一个实施例中,步骤S2中的注采单元划分为4个矩形单元,每个矩形单元划分为三个子单元,所述子单元包括三角形单元和四边形单元。
在一个实施例中,步骤S2中,根据下列方程确定所述三角形单元的瞬时产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2189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