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数字化托盘的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222638.2 | 申请日: | 2019-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5125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6 |
发明(设计)人: | 李悦;王茜 | 申请(专利权)人: | 儒蓉(成都)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C19/04 | 分类号: | A61C19/04;A61C1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 11352 | 代理人: | 陈福 |
地址: | 610041 四川省成都市自由贸易试验***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数字化 托盘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数字化托盘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用托盘取模;b)获取颌骨或牙体与阻射材料的数据;c)获取软组织与阻射材料的数据;d)数据匹配:通过阻射材料信息,将b)中获得的数据与c)中获得的数据进行匹配,从而获得颌骨或牙体与软组织的相对位置。本发明可以替代传统的获取软硬组织信息的方式,不需要制作放射导板,简化的准备流程,节约成本。
技术领域
一种新型数字化托盘的使用方法,可应用于口腔种植、正畸、外科、修复等需要获取印模信息的领域或希望通过仅使用CBCT设备来整合软印组织数据的领域。
技术背景
随着科技的进步,现在获取数字化口腔表面信息方法越来越多元化。常规两种方法,一种是取口腔印模,再灌注石膏模型,再通过扫描石膏模型,将这些口腔表面信息数字化。但是这个过程中,印模的调拌,取模时间的控制,石膏灌注的控制都会影响最终获取数据的精度,同时费时费力,也需要大量都设备材料成本。另外一种方法是利用口内扫描仪直接扫描,但这种方法对医生对操作性要求高。同时需要额外购置扫描仪器,对临床又是一笔很大的财务负担。
另外,在口腔领域,常常需用到整合口腔软硬组织后的数据。目前获取清晰的颌骨及解剖结构的信息,必须借助于三维CT或锥形束扫描CT(简称CBCT)。另外,临床会使用高精度的口腔表面扫描设备进行口腔组织表面的精细扫描,得到牙体组织和软组织信息(以下简称STL数据)。由于CBCT数据和STL数据中均含有牙体组织信息,通过匹配两个数据的牙体组织信息,可以将CBCT数据和STL数据整合到一起,从而可以同时呈现患者的骨信息,牙齿信息和软组织信息。但,当口腔剩余牙齿不多或者口腔中含有大量金属伪影时,很难采用上述方法,而会采用更加复杂的制作放射导板的方法来获取清晰的软组织信息。
现有技术中,至少要用到两种设备或两次扫描来进行操作,才能获得整合好所有信息,步骤如下:
牙片无伪影,且余留牙大于5颗时:
1.通过以下方式获取患者口腔表面扫描数据信息:
1)用口腔扫描机扫描数据,
或2)用扫描机扫取印模的数据,
或3)扫取灌注印模建立起来的阳模的数据,
或4)灌注印模建立起来的阳模的CBCT数据;
2.获取患者CBCT数据信息;
3.在软件中人为选取相似位置点进行匹配。
牙片有伪影,或余留牙小于5颗时:
1.制作类似活动假牙的放射导板,在其表面标记阻射点;
2.病人戴入放射导板后使用CBCT设备拍摄一次;
3.放射导板单独放入CBCT设备后拍摄一次;
4.在软件中通过阻射标记点进行重合和匹配。
目前方法:在牙片无伪影,且余留牙大于5颗时,在数据匹配过程中,匹配的方法,是需要操作者人为用软件在同样牙齿位置选取点进行匹配,这种方法需要借助肉眼判断。
现有技术数据匹配方法的缺陷在于:模型精度对医疗技术依赖大,设备成本高。匹配精确度不高,操作时间很长,甚至会出现匹配失败的可能性。当口腔剩余牙齿不多时,得采用放射导板方法进行匹配,需要病人多次就诊,提前制作好放射导板(类似活动义齿的产品),再进行CBCT的拍摄,无形之中增加的患者成本和受辐射剂量,也增加了病例的时间和工作量,使得整个流程非常复杂。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儒蓉(成都)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儒蓉(成都)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2263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