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2-氨基嘌呤-6(H)硫酮在制备单纯疱疹病毒的抑制剂中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910223241.5 | 申请日: | 2019-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4688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09 |
发明(设计)人: | 吴稚伟;陈德燕;刘烨;张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31/52 | 分类号: | A61K31/52;A61P31/22;A61P15/00;A61P1/02;A61P27/02;A61P2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杨立;姜展志 |
地址: | 210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氨基 嘌呤 制备 单纯 疱疹病毒 抑制剂 中的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2‑氨基嘌呤‑6(H)硫酮在制备单纯疱疹病毒的抑制剂中的应用,同时提供了2‑氨基嘌呤‑6(H)硫酮在制备预防和/或治疗由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导致的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通过实验证明了2‑氨基嘌呤‑6(H)硫酮对单纯疱疹病毒具有抑制作用,能提高被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的细胞的存活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2-氨基嘌呤-6(H)硫酮的应用。
背景技术
单纯疱疹病毒Ⅰ型(herpes simplex virus-1,HSV-1)感染眼睛所引起的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herpes simplex keratitis,HSK)是当今世界上危害严重的感染性眼病之一,发病率占角膜病首位。同时,HSK是难治性致盲性角膜病的首要原因,是重大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之一。
HSK在发达国家的发病率为5.9-20.7/104,患病率为149/104,发展中国家发病率和患病率皆高于发达国家,而且更趋于年轻化,发生在年轻人群中更为严重。在我国HSK致盲占角膜盲的42.8%,居首位。HSK发病率高,难治愈,易复发,严重影响患者的视功能,已成为我国内外眼科界极为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抗HSV-1感染以及结合抗炎是HSK治疗的首选方案。目前市面上首选治疗药物阿昔洛韦治疗HSK已经出现如下的问题:(1)目前阿昔韦洛治疗 HSK,只能在HSK感染早期起到抑制HSV-1增殖的效果,当HSV-1感染进入潜伏期感染,阿昔韦洛的治疗就非常的有限,而且阿昔韦洛治疗也不能达到完全清除HSV-1的目的;(2)长期使用阿昔洛韦,已经出现了对阿昔韦洛耐药的HSV-1耐药病毒株,所以免疫缺陷患者被耐药病毒株HSV-1感染后,接受阿昔韦洛治疗没有任何效果;(3)目前尚无针对HSV感染的疫苗。所以急需寻找新的化合物和新的治疗靶点来解决以上问题。
2-氨基嘌呤-6(H)硫酮是一种鸟嘌呤的类似物,可以抑制鸟嘌呤核苷的合成以及DNMT1的活性,广泛的用于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克罗恩病和类风湿关节炎)和器官移植接受者。
目前国内外没有关于2-氨基嘌呤-6(H)硫酮抑制HSV-1或HSV-2的研究报道,也没有2-氨基嘌呤-6(H)硫酮在制备预防和/或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的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2-氨基嘌呤-6(H)硫酮在制备单纯疱疹病毒的抑制剂中的应用,本研究发现,2-氨基嘌呤-6(H)硫酮不仅能够抑制HSV-1胞膜蛋白gD-1 mRNA表达也能抑制gD-1蛋白表达,从而抑制 HSV-1的复制,它的抗病毒效果十分明显。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提供了2-氨基嘌呤-6(H)硫酮在制备单纯疱疹病毒的抑制剂中的应用。
进一步,所述单纯疱疹病毒为单纯疱疹病毒Ⅰ型或单纯疱疹病毒Ⅱ型。
本发明还提供了2-氨基嘌呤-6(H)硫酮在制备预防和/或治疗由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导致的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
进一步,所述单纯疱疹感染的疾病包括龈口炎、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脑炎和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生殖器疱疹。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预防和/或治疗由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导致的疾病的药物,包括2-氨基嘌呤-6(H)硫酮和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
进一步,所述药物的剂型为任意一种临床可接受的口服给药剂型、注射给药剂型或外用给药制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大学,未经南京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2324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