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花盆植株分离器及其工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223474.5 | 申请日: | 2019-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198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31 |
发明(设计)人: | 郑成恩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州市诚恩贸易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9/08 | 分类号: | A01G9/08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林捷 |
地址: | 350299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分离器 柱形套筒 花盆 植株 转动铰接 摆转板 活动杆 工作效率 下端侧部 下端 移出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花盆植株分离器及其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组的分离器,所述分离器包括柱形套筒和设在柱形套筒内且长于柱形套筒的活动杆,所述活动杆的下端转动铰接有一摆转板,所述摆转板的一端转动铰接在柱形套筒的下端侧部。本发明花盆植株分离器在工作时,方便人们将花盆内的土及植物从盆中移出,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花盆植株分离器及其工作方法。
背景技术:
人们非常喜欢在家里种植花草树木等植株,通常人们会将其种植在花盆中,所以就有许多专门种植花盆植株的公司进行大面积种植,随着种植时间的增长,有些植株需要进行移种,在移种时需要人们对花盆内缘一圈的土进行挖除,通常一盆上口口径30-50厘米的花盆需要花费10-20分钟进行处理,从而在大批量处理时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工作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花盆植株分离器及其工作方法,该花盆植株分离器设计合理,有利于提高移种花盆植株时的速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花盆植株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组的分离器,所述分离器包括柱形套筒和设在柱形套筒内且长于柱形套筒的活动杆,所述活动杆的下端转动铰接有一摆转板,所述摆转板的一端转动铰接在柱形套筒的下端侧部。
进一步的,上述柱形套筒和活动杆相对应的位置设有穿孔,所述穿孔内插接有插销。
进一步的,上述活动杆的上端头连接有握持手柄,所述握持手柄呈球形。
进一步的,上述分离器在圆周方向阵列有三组,在三组分离器的柱形套筒外围套设有连接环,所述连接环上均布有横向通孔,所述插销也穿过横向通孔。
进一步的,上述连接环由两半圆弧形杆件构成,两半圆弧形杆件的一端转动铰接,另一端为一个半圆弧形杆件设有凸头,另一个半圆弧形杆件设有与凸头配合的凹槽,凸头与凹槽上均设有相对应的纵向孔,在纵向孔内插接有纵销。
进一步的,上述柱形套筒的外周壁设有螺旋纹。
本发明花盆植株分离器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花盆植株分离器包括至少一组的分离器,所述分离器包括柱形套筒和设在柱形套筒内且长于柱形套筒的活动杆,所述活动杆的下端转动铰接有一摆转板,所述摆转板的一端转动铰接在柱形套筒的下端侧部;工作时,在种植有植株的花盆内通过电钻均匀钻出若干个孔洞,将各分离器从孔洞伸入至花盆的盆底,将柱形套筒插入到孔洞底部,操作者一只手握持住柱形套筒,另一只手提拉活动杆,使活动杆带动位于竖直工位的摆转板摆转,摆转后使摆转板与柱形套筒相互垂直,然后将柱形套筒和活动杆旋转一定角度,最后提拉多个活动杆的上端,花盆中的土壤即被提升与花盆分离。
本发明花盆植株分离器在工作时,方便人们将花盆内的土及植物从盆中移出,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分离器初始状态的剖面构造示意图;
图2是分离器使用状态的剖面构造示意图;
图3是图1另一种实施例的剖面构造示意图;
图4是分离器与连接环连接的俯视剖面构造示意图;
图5是图4的A-A剖面构造示意图;
图6是图4的K向视图;
图7是图2使用状态剖面图;
其中M为花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发明的涵盖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州市诚恩贸易有限公司,未经福州市诚恩贸易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2347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