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热管全热交换芯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0224682.7 | 申请日: | 2019-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5708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7 |
发明(设计)人: | 陈东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淮南市知产创新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13/30 | 分类号: | F24F13/30;F28D15/02;F25B21/02;F25B39/02;F25B39/04;F28F21/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2068 安徽省淮***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热管 热交换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室内热量交换和通风换气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热管全热交换芯装置,包括:壳体、热管交换部、补温装置;所述分隔板垂直壳体底板,设置在中心线上,把壳体分割为两个独立的腔体,包括:左板、右板、透湿膜。本发明对潜热和显热的交换实行优化,效率较高;实现了全热交换装置的的功能扩展,通过热管与散热器以及珀尔帖原件的组合,实现了全热交换以及温度补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室内热量交换和通风换气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热管全热交换芯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日常生活、工作场所内的空气质量日益恶化,为解决室内空气污染并同时考虑节能问题,将同时兼具有温度与湿度双重交换的通风装置应用于空调系统上日益受到重视。
在热交换器结构设计中,对于热交换器,本领域技术人员公认的是热交换效率与冷热空气的相互流向有直接关系,其中两者逆流热交换效率最高,90度交叉错流次之,顺流最差,世面上的产品普遍折中选择90度交叉错流方式,造成热交换效率低,而产品的湿度与温度的交换,大部分采用湿膜或薄膜来作为交换介质,此种薄膜具有较强的吸湿性与渗透性,但对传热效果的提升往往无法兼顾,显热交换的效率较低,因此提升显热和潜热效率,是减小目前产品体积,增加全热交换效率显得尤为重要。
有一种情况,当室内温度与人最舒服的温度相差不大时,此时开启空调压缩机装置,会增大电能的消耗,然而只是使用通风设备,温度有不理想,因此对全热交换设备增加功能扩展,显得很有必要。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正是鉴于以上问题而做出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管全热交换芯装置,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热管全热交换芯装置,包括:壳体、热管交换部、补温装置。
所述壳体为内置中空的矩形体,包括:分隔板、层隔板、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第三连接部、第四连接部。
所述分隔板垂直壳体底板,设置在中心线上,把壳体分割为两个独立的腔体,包括:左板、右板、透湿膜。
所述左板与右板为结构相同薄板,左板上设置有镂空的贯穿左板壁面的多次回转的左板槽,右板上设置有镂空的贯穿右板壁面的多次回转的右板槽,左板槽与右板槽,形状相同,位置重叠。
所述透湿膜为透湿薄膜,被左板和右板夹持,在左板槽与右板槽,形状相同,位置重叠的情况下,部分透湿膜裸露在分隔板两侧。
所述层隔板为多个铝合金材质的板状体,垂直分隔板设置,把壳体上下方向分割为多层,且每一层的末端到下一层初端,设置有气流通过的多个长方形空槽,分隔板与层隔板以横向、纵向,把壳体分割为以分隔板为中心板的两个通道,在第一通道的起始端,设置有贯穿壳体的方管第一连接部作为室外气流的进气端,在第一通道的末端设置有方管第二连接部,为流向室内端,在第二通道的末端设置有室内流向室外的气流的方管第三连接部,为室内流向室外的气流端,在第二通道的起始端设置有流向室外的方管第四连接部,为流向室外端。
所述热管交换部包括:热管、散热器、阻挡瓦。
所述热管为单向阀闭环路脉动热管,其管体为∞形体,设置在层隔板上方,一端伸入到第一通道中,另一端伸入到第二通道中。
所述散热器为多组,一组为两个,由多个截面为梯形的片状铝合金薄片,上底在内,下底在外,以圆阵列排布,形成的管状体,并且梯形截面的腰为弧形,散热器管状体的两端,形成下陷的圆形,散热器的中心部与∞形状的热管一端固定连接,一个热管对应两个散热器设置,且两个散热器分别在两个通道内。
所述阻挡瓦为多个半圆形瓦片结构,其内壁面朝向进气方向,上端抵接在通道的顶壁,下端设置在层隔板上,侧部一端抵接在壳体上,另一端到分隔板留有一段距离,阻挡瓦对应设置在散热器的对面。
本装置设置了补温装置,所述补温装置包括:第一通道散热器、第二通道散热器、珀尔帖元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淮南市知产创新技术研究有限公司,未经淮南市知产创新技术研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2468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旋流全热交换连接管装置
- 下一篇:一种多分支型空气热交换装置及热交换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