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3D打印混凝土试件成型装置及成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226465.1 | 申请日: | 2019-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9105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04 |
发明(设计)人: | 李国友;张涛;霍亮;戢文占;蔺喜强;张楠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中建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1/28 | 分类号: | G01N1/2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建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004 | 代理人: | 刘湘舟 |
地址: | 100029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打印 混凝土 成型 装置 方法 | ||
1.一种利用3D打印混凝土试件成型装置进行3D打印混凝土试件成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3D打印混凝土试件成型装置包括模具和加料斗,所述模具包括底模(1)、侧模(2)和固定板(3),所述底模(1)的四个角部设有底模连接孔(101),所述固定板(3)设置在侧模(2)上,固定板(3)上设有固定板连接孔(31),所述侧模(2)包括有侧模单元(21)和定位杆(22),每个侧模单元(21)为由两个U形侧板(211)拼合而成的矩形模板,U形侧板(211)的四个角部沿竖向设有侧板连接孔(212),所述定位杆(22)设置在侧板连接孔(212)中,并且将底模(1)、侧模(2)和固定板(3)连接;
所述加料斗的底部设有限位机构,所述加料斗通过限位机构架设在侧模(2)上;
所述加料斗包括储料管(5)、活塞(6)和压杆(7),所述储料管(5)的底部设有出料口(8),所述压杆(7)与活塞(6)连接,所述活塞(6)设置在储料管(5)中并可在储料管(5)中上下滑动;
所述活塞(6)的侧壁设有密封圈(9);
所述限位机构包括两块横撑板(11)和两个定位卡套(12),所述两块横撑板(11)分别设置在出料口(8)的两侧,横撑板(11)上设有刻度线,所述两个定位卡套(12)上均开设有螺纹孔(13),两个定位卡套(12)分别套在两块横撑板(11)上,并且通过螺栓(14)固定,布料时通过调节螺栓(14)旋入螺纹孔(13)的深度,使两块横撑板(11)在同一条直线上,从而保证加料斗在布料时沿着U形侧板(211)的条边运动;
所述3D打印混凝土试件成型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底模(1)和第一层的侧模单元(21)上涂刷脱模剂,安装底模(1)和第一层的侧模单元(21),形成第一层空腔;
步骤二、将配制好的混凝土注入加料斗中;
步骤三、将加料斗放置在第一层的侧模单元(21)上,两块横撑板(11)分别放置在两个U形侧板(211)的长边上,出料口(8)与一个U形侧板(211)的一条短边接触,推动压杆(7),同时推动横撑板(11),使加料斗沿U形侧板(211)的长边方向移动,所灌注的混凝土与U形侧板(211)的另一条短边接触时停止挤料,通过调节定位卡套(12)来调整布料方向,将混凝土按照设定的路径和宽度灌注入第一层空腔中,所述设定的路径呈U形或S形;
步骤四、将第二层的侧模单元(21)叠放在第一层的侧模单元(21)上;
步骤五、重复步骤二至三,将混凝土按照设定的路径和宽度灌注入上层空腔中;
步骤六、重复步骤四至五,将混凝土注入上层的空腔中,直至混凝土灌注至设定层数;
步骤七、最后将混凝土试件养护至设定龄期,拆除模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3D打印混凝土试件成型装置进行3D打印混凝土试件成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之前挤出少量混凝土,并且用刮尺将已挤出的混凝土刮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3D打印混凝土试件成型装置进行3D打印混凝土试件成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连接孔(212)为通孔,所述定位杆(22)的一端插入底模连接孔(101),另一端穿过侧板连接孔(212)和固定板连接孔(31),进而将底模(1)、侧模(2)和固定板(3)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3D打印混凝土试件成型装置进行3D打印混凝土试件成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连接孔(212)为盲孔,所述定位杆(22)连接在底模连接孔(101)和侧板连接孔(212)之间、相邻侧模单元(21)的侧板连接孔(212)和侧板连接孔(212)之间、侧板连接孔(212)和固定板连接孔(31)之间,进而将底模(1)、侧模(2)和固定板(3)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一种利用3D打印混凝土试件成型装置进行3D打印混凝土试件成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还包括垫板(4),所述垫板(4)设置在底模(1)的底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中建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中建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26465.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