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的顶棚构造、载荷传递部件及车辆的顶棚构造的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226622.9 | 申请日: | 2019-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0414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2 |
发明(设计)人: | 千叶明;市下贤男;长谷川贵史;小玉丰久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2D25/06 | 分类号: | B62D25/06;B60J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李洋;王玮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顶棚 构造 载荷 传递 部件 制造 方法 | ||
提供车辆的顶棚构造、载荷传递部件及车辆的顶棚构造的制造方法。车辆的顶棚构造具有在车宽方向两侧的一对顶棚纵梁之间在车宽方向上延设的加强部件。载荷传递部件具有:第1结合部,其用于使该载荷传递部件与加强部件结合;第2结合部,其用于使载荷传递部件与顶棚纵梁结合。在车辆前后方向上观察载荷传递部件的情况下,载荷传递部位于第1结合部与第2结合部之间。载荷传递部具有在车宽方向上以直线状延伸的部分。充气装置支承部从载荷传递部延设。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具备从顶棚纵梁向加强部件传递载荷的载荷传递部件和充气装置的车辆的顶棚构造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例如,如本申请文件的图6所示,日本特开2009-262662号公报记载的车辆的顶棚构造具备:在车辆上部的车宽方向两侧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设的一对顶棚纵梁90。图6仅图示车辆上部的车宽方向两侧中的单侧,因此仅图示一个顶棚纵梁90。另外,车辆的顶棚构造具备在两侧的顶棚纵梁90间在车宽方向上延设的中心框架91。中心框架91在车宽方向的两端部具备载荷承受部92(图6仅图示出一个载荷承受部92)。车辆的顶棚构造具备一对载荷传递部件93(图6图示一个载荷传递部件93)。载荷传递部件93以使顶棚纵梁90和中心框架91相互连结的方式与两者结合。
护帘式安全气囊(充气装置)94沿着顶棚纵梁90的长边方向配设在载荷传递部件93的下方。从车辆前后方向观察,载荷传递部件93是以避开护帘式安全气囊94的方式弯曲的形状。而且,若由于侧面碰撞而向车辆侧部输入侧面碰撞载荷,则该侧面碰撞载荷从顶棚纵梁90经由载荷传递部件93向中心框架91传递。
但是,如上述文献那样,在使用了载荷传递部件93的车辆的顶棚构造中,期望在侧面碰撞时抑制载荷传递部件93的变形,从载荷传递部件93高效地向中心框架91传递载荷。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高效地将侧面碰撞载荷向加强部件传递的车辆的顶棚构造及其制造方法。
以下,对本公开的例子进行记载。
例1.车辆的顶棚构造具备:一对顶棚纵梁,其在车辆上部的车宽方向两侧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设;加强部件,其设置于车辆顶棚,并在车宽方向两侧的上述一对顶棚纵梁之间在车宽方向上延设;载荷传递部件,其为将上述一对顶棚纵梁中的一个顶棚纵梁与上述加强部件连结的方式与该顶棚纵梁和该加强部件结合的上述载荷传递部件,且在侧面碰撞时从上述一个顶棚纵梁向上述加强部件传递载荷;以及充气装置,其配置于上述顶棚纵梁的车辆内侧,对气囊供给气体,上述车辆的顶棚构造的主旨在于,上述载荷传递部件具备:第1结合部,其用于使该载荷传递部件与上述加强部件结合;第2结合部,其用于使上述载荷传递部件与上述一个顶棚纵梁结合;载荷传递部,其为在车辆前后方向上观察上述载荷传递部件的情况下位于上述第1结合部与上述第2结合部之间的上述载荷传递部,上述载荷传递部具有在上述车宽方向上以直线状延伸的部分,在上述车辆前后方向上观察到的上述载荷传递部件相当于上述载荷传递部件的侧视;以及充气装置支承部,其构成为从上述载荷传递部延设,对上述充气装置进行支承。
据此,若由于侧面碰撞而对车辆侧部输入侧面碰撞载荷,则该侧面碰撞载荷从顶棚纵梁经由载荷传递部件向加强部件传递。与例如从车辆前后方向观察时弯曲的形状的载荷传递部相比,具有在上述结构的车辆前后方向上观察(侧视)时以直线状延伸的部分的载荷传递部不易因侧面碰撞载荷而变形,能够高效地将侧面碰撞载荷向加强部件传递。另外,例如,存在当在载荷传递部件已经结合于加强部件和顶棚纵梁的状态下将充气装置配置于车辆时,以不使充气装置与载荷传递部件干涉的方式,使载荷传递部件成为弯曲的形状的情况。但是在上述结构中,通过使充气装置支承部支承充气装置,能够配置充气装置,并且使载荷传递部件与加强部件和顶棚纵梁结合。换句话说,不需要使载荷传递部成为弯曲的形状,因此从车辆前后方向观察时,能够使载荷传递部成为直线状。因此,能够高效地将侧面碰撞载荷向加强部件传递。
例2.针对上述例1的车辆的顶棚构造,也可以是,上述充气装置支承部构成为在上述载荷传递部件中的在车辆上下方向上的上表面侧支承上述充气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2662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