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有效
申请号: | 201910227650.2 | 申请日: | 2019-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6190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2 |
发明(设计)人: | 南泽伸司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3B5/00 | 分类号: | G03B5/00;G03B30/00;H04N5/232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沈捷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抖动 修正 功能 光学 单元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抖动修正的响应性优异且小型化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具备:具有透镜及拍摄元件的可动体、支承可动体的固定体、将可动体支承成能相对于固定体绕与光轴正交且相互正交的两个轴线摆动的万向架机构、使可动体相对于固定体绕两个轴线摆动的抖动修正用驱动机构,万向架机构具有包围可动体的周围的环状的可动框和在两个轴线上将所述可动框支承于可动体及固定体的四个摆动支点部,可动框配置于比抖动修正用驱动机构更靠与光轴正交的径向的外侧的位置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进行搭载于带摄像头的便携终端等的光学模块的抖动修正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背景技术
在搭载于便携终端、行车记录仪、无人直升机等的拍摄装置等所使用的光学单元中,为了抑制由抖动导致的拍摄图像的紊乱,开发了使透镜(光学元件)或拍摄元件摆动而修正抖动以消除抖动的功能。在该抖动修正功能采用了如下结构:能相对于光学设备的框体等固定体摆动地支承透镜及拍摄元件,并使该透镜及拍摄元件在抖动修正用驱动机构的作用下对应抖动进行摆动。
抖动修正用驱动机构采用了如下结构:具备磁铁和线圈,通过在磁铁的磁场内使线圈中流通电流,以使电磁力作用于具有透镜及拍摄元件的光学模块而将他们驱动。
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一种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利用将光学模块支承成能绕与光轴方向交叉的第一轴线摆动,并且将光学模块支承成能绕与光轴方向及第一轴线交叉的第二轴线摆动的万向架机构将光学模块支承成能相对于固定体摆动。该光学单元的万向架机构为如下构造:具备矩形的可动框,该矩形的可动框绕光轴具备第一角部;与第一角部相邻的第二角部;在第一轴线方向上离开第一角部的第三角部;及在第二轴线方向上离开第二角部的第四角部;可动框的第一角部及第三角部能摆动地支承于固定体;以及可动框的第二角部及第四角部能摆动地支承于光学模块。另外,在光学单元中,在被光学模块的侧面和包围光学模块周围的主体部的侧面所夹的空间内配置有构成抖动修正用驱动机构的线圈及磁铁。而且,光学模块在保持光学零件的保持架上设有保持光学零件的光学零件保持部、在光学零件保持部的径向外侧配置可动框的可动框配置空间、在可动框配置空间的外侧保持线圈或磁铁的保持部(线圈保持部),且在可动框的径向外侧设有构成抖动修正用驱动机构的线圈及磁铁。
如专利文献1记载的光学单元,当在可动框的径向外侧配置构成抖动修正用驱动机构的线圈及磁铁时,线圈及磁铁被配置在远离光轴的位置。同时,线圈及磁铁被配置在同时远离第一轴线及第二轴线的位置。因此,存在使光学模块摆动时的惯性增大,响应性降低的问题。另外,越是将线圈及磁铁配置于远离光轴的位置,进行抖动修正时的线圈及磁铁带来的光学模块的摆动位移越大。因此,需要确保保持光学零件的保持架的可动范围大,使得光学单元大型化。另外,为了增大线圈及磁铁带来的光学模块的摆动位移,需要增大线圈或磁铁,使得保持架的重量增加。其结果,消耗电力增加,并且,使光学模块的响应性进一步降低。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6522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这种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抖动修正的响应性优异且小型化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本发明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具备:可动体,所述可动体具有透镜及拍摄元件;固定体,所述固定体支承所述可动体;万向架机构,所述万向架机构将所述可动体支承成能相对于所述固定体绕与光轴交叉且相互交叉的两个轴线摆动;以及抖动修正用驱动机构,所述抖动修正用驱动机构使所述可动体相对于所述固定体绕所述两个轴线摆动,所述抖动修正用驱动机构具备摆动用磁铁;以及摆动用线圈,所述摆动用线圈能在所述摆动用磁铁的磁场内产生电磁力,所述万向架机构具有:包围所述可动体的周围的环状的可动框;以及四个摆动支点部,所述四个摆动支点部在所述两个轴线上将所述可动框支承于所述可动体及所述固定体,所述可动框配置于比所述抖动修正用驱动机构更靠与所述光轴正交的径向的外侧的位置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未经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2765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石墨烯表面等离子激元的Feynman门
- 下一篇:一体化镜片及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