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与小麦矮秆基因紧密连锁的KASP标记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910228038.7 | 申请日: | 2019-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1107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2 |
发明(设计)人: | 刘录祥;熊宏春;周春云;郭会君;谢永盾;赵林姝;古佳玉;赵世荣;丁玉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Q1/6895 | 分类号: | C12Q1/6895;C12N15/11 |
代理公司: | 北京海虹嘉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9 | 代理人: | 高芬芳 |
地址: | 100081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小麦 基因 紧密 连锁 kasp 标记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与小麦矮秆基因紧密连锁的KASP标记及其应用。本发明所提供的与小麦矮秆基因紧密连锁的KASP引物对,包括ph3和ph4;其中,ph3由序列表中序列1所示的引物1或其衍生物、序列表中序列2所示的引物2或其衍生物和序列表中序列3所示的引物3组成;ph4由序列表中序列4所示的引物4或其衍生物、序列表中序列5所示的引物5或其衍生物和序列表中序列6所示的引物6组成。ph3和ph4为矮秆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可用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筛选小麦矮秆新材料。本发明所述矮秆基因紧密连锁的KASP标记可实现高通量、苗期快速辅助选择,加速矮化育种进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分子生物学及作物育种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与小麦矮秆基因紧密连锁的KASP标记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小麦是我国三大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保证小麦产量与我国粮食安全息息相关。株高直接影响小麦的抗倒伏性,矮秆及半矮秆品种培育对小麦稳产丰产尤为重要。目前,已经发现并命名的小麦矮秆基因已接近30个。绿色革命矮秆基因Rht-B1b、Rht-D1b分别位于4BS和4DS,由于DELLA蛋白编码提前终止影响GA信号传导途径,造成植株矮化。由于小麦基因组庞大,定位复杂,除了Rht-B1b、Rht-D1b及其同源基因已克隆,大部分矮秆基因尚处于初定位阶段。研究表明Rht4、Rht5、Rht8、Rht9、Rht12、Rht13、Rht22、Rht23、Rht24,分别定位于2BL、3BS、2DS、7BS、5AL、7BL、7AS、5DL、6AL;Rht7、Rht21、及Rht-NM9定位于2AS;Rht14、Rht16、Rht18、Rht25定位于6AS。其中,对于Rht8、Rht12、Rht24及Rht25的研究相对较深入。研究表明Rht8株高变矮并不是由于赤霉素合成或信号传导途径的缺失,而可能是由于对油菜素内酯敏感性的降低。通过构建遗传图谱,将Rht8定位在2DS标记DG279到DG371的1.29cM距离之间。从γ射线诱变而来的Rht12基因与标记Xwmc410紧密连锁,进一步精细定位将Rht12基因定位至5AL染色体末端约11.21Mb区间,与SSR标记Xw5ac207紧密连锁,转录组表达谱分析表明Rht12通过激活TaGA2ox8基因表达而降低株高。被广泛利用的赤霉素敏感型矮秆基因Rht24的降秆作用大约为6.0-7.9cm,且能显著提高千粒重,定位于6AL标记TaAP2和TaFAR之间1.85cM的区段内。
尽管已发现的小麦矮秆基因较多,在我国育种和生产中利用的小麦矮秆基因仅有少数几个。主要有来自农林10号的Rht-B1b、Rht-D1b、赤小麦的Rht8或Rht9以及Rht24。对我国220份小麦资源进行分子标记鉴定表明,Rht-D1b的分布频率为45.5%,Rht-B1b为24.5%,Rht8为46.8%。最近的研究表明,242份我国小麦品种中,76%含有Rht24基因。
相对单一的矮秆基因的利用导致小麦育种亲本遗传变异匮乏、增产潜力受限,因此迫切需要挖掘优异新矮秆基因,开发紧密连锁分子标记,为矮秆及半矮秆小麦新品种培育奠定基础。
发明内容
为了弥补以上领域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与小麦矮秆基因紧密连锁的KASP标记及其应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提供了与小麦矮秆基因紧密连锁的KASP引物对,包括ph3和ph4;其中,
ph3由序列表中序列1所示的引物1或其衍生物、序列表中序列2所示的引物2或其衍生物和序列表中序列3所示的引物3组成;
ph4由序列表中序列4所示的引物4或其衍生物、序列表中序列5所示的引物5或其衍生物和序列表中序列6所示的引物6组成。
所述序列表中序列1所示的引物1的衍生物为序列1所示的单链DNA分子的5’端连接一种荧光序列;
所述序列表中序列2所示的引物2的衍生物为序列2所示的单链DNA分子的5’端连接另一种荧光序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2803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