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骨支架复合体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228394.9 | 申请日: | 2019-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7169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5 |
发明(设计)人: | 石永新;李富琴 | 申请(专利权)人: | 石永新;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医院(光明) |
主分类号: | A61L27/50 | 分类号: | A61L27/50;A61L27/18;A61L27/54 |
代理公司: | 北京知呱呱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77 | 代理人: | 杜立军;孙进华 |
地址: | 518107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支架 复合体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骨支架复合体及其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将聚磷酸钙进行研磨、过筛得到聚磷酸钙非晶粉末;(b)将得到的聚磷酸钙非晶粉末进行烧结、缓慢升温至580℃保持100‑140min,随后冷却得到聚磷酸钙骨支架材料;(c)将聚磷酸钙骨支架材料与淫羊藿苷混合,再经3D快速打印成型,即得所述骨支架复合体。本发明通过将淫羊藿苷和聚磷酸钙骨支架材料混合制备得到骨支架复合体,能够实现制备的骨支架复合体对淫羊藿苷和聚磷酸钙的缓释作用,通过聚磷酸钙和淫羊藿苷的共同作用能够促进BMSCs的成骨分化,从而修复骨缺损区,并且修复快、效果优异。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组织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骨支架复合体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骨缺损是指骨的结构完整性被破坏,是临床的常见病症;感染、肿瘤、创伤、骨髓炎手术清创以及各种先天性疾病是导致骨缺损的主要原因;骨缺损在临床上发病率较高,缺损部位的骨骼不完整使其外形和功能出现缺陷,不同程度地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骨科,骨肿瘤、外伤、骨髓炎、骨坏死等原因均可引起不同程度的骨缺损,尤其是大段骨缺损,是骨科面临的一大难题,传统的骨骼移植材料主要为自体异体骨和人工支架,因机体需要将骨骼移植材料逐步吸收、改建,效果比较缓慢,治疗周期长,而且并发症比较多,可能出现再次骨缺损,患者痛苦多,严重影响骨移植效果,骨缺损修复效果较差。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骨支架复合体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骨支架复合体能够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提高骨缺损的修复效果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采用骨骼移植材料而存在的效果缓慢、并发症多、骨缺损修复较差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骨支架复合体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将聚磷酸钙进行研磨、过筛得到聚磷酸钙非晶粉末;
(b)将得到的聚磷酸钙非晶粉末进行烧结、缓慢升温至580-585℃保持100-140min,随后冷却得到聚磷酸钙骨支架材料;
(c)将聚磷酸钙骨支架材料与淫羊藿苷混合,再经3D快速打印成型,即得所述骨支架复合体。
本发明上述制备方法中通过对聚磷酸钙进行研磨处理,能够提高制备得到的骨支架复合体的强度,以及对聚磷酸钙的缓释作用;再通过烧结、升温处理能够提高聚磷酸钙的生物力学性能;此外,本发明通过将淫羊藿苷和聚磷酸钙骨支架材料混合制备得到骨支架复合体,能够实现制备的骨支架复合体对淫羊藿苷和聚磷酸钙的缓释作用,通过聚磷酸钙和淫羊藿苷的共同作用能够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的成骨分化,从而修复骨缺损区,并且修复快、效果优异。
进一步地,所述3D快速打印采用的3D打印机设置参数为:喷头400-600μm,移动速度80-120mm/min,支架存储为STL格式。
进一步地,所述聚磷酸钙骨支架材料与淫羊藿苷的质量比为(3-5)∶1。通过对聚磷酸钙骨支架材料和淫羊藿苷用量的限定,能够实现两者更好的协同作用,达到更好的促进BMSCs的成骨分化,提高骨缺损的修复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聚磷酸钙非晶粉末粒径为70-100μm。通过对聚磷酸钙非晶粉末粒径的限定,能够更好的促进制备得到的骨支架复合体的强度以及对聚磷酸钙的缓释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烧结温度为500-520℃,时间为110-120min。
进一步地,所述缓慢升温速度为2-3℃/min。
本发明通过上述参数的限定,能够更好的提高聚磷酸钙的生物力学性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石永新;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医院(光明),未经石永新;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医院(光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2839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