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锂电池预锂化的复合电解液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910228608.2 | 申请日: | 2019-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883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4 |
发明(设计)人: | 林少雄;陆大班;杨立铭;高玉仙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0567 | 分类号: | H01M10/0567;H01M10/0525 |
代理公司: | 合肥天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5 | 代理人: | 汪贵艳 |
地址: | 230011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预锂化 添加剂 锂离子 电解液 分解 复合电解液 锂电池 锂金属 电芯 化成 电池 首次库伦效率 安全隐患 电池体系 电压条件 排气工序 循环性能 准确控制 应用 溶解 消耗 补充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锂电池预锂化的复合电解液及其应用,包括电解液,所述电解液中加入添加剂,添加剂在1V‑3V的电压条件下能够分解为锂离子、电子和气体。电芯经化成后,添加剂分解产生的锂离子,可以补充电池体系中因生成SEI膜所消耗的锂离子,同时分解所产生的气体可以在化成后正常的排气工序抽走,不会对电芯造成影响,从而实现电池预锂化的目的。本发明避免了直接使用锂金属,减少了锂金属所带来的安全隐患。另外,本发明中增加的锂离子是由溶解在体系中的添加剂分解产生的,能够在电解液中充分分散,并且预锂化的量能够通过添加剂的使用量准确控制,从而可以达到精确、均匀的预锂化目的,能够明显提高电池的循环性能和首次库伦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锂电池预锂化的复合电解液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由于具有高电压、高能量密度和长循环寿命等优势,已经成为应用范围最广的二次电池之一。锂离子电池是目前商业化二次电池中能量密度最高的电池体系,商品化锂离子电池具有良好循环性和使用安全性,它在通讯、交通、电子设备、工业产品等领域获得了大量的应用,并且快速的获得更大的市场。但随着便携式电子产品的微型化、长待机时间需求,以及电动工具、电动汽车等大功率、高能量设备的应用发展,都对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对于负极而言,其在电池的首次充电过程中会由于固体电解质膜(SEI膜)的生成而消耗部分的锂离子。虽然这层膜对正负极材料的循环稳定性有益,但是它将造成部分正极材料的锂损失,导致首次库伦效率降低,从而降低了电池的容量。而这具有更高比容量的负极材料(如硅合金、锡合金等)中表现的更为显著。所以如何降低或弥补SEI膜形成过程中锂离子的消耗,一直是研究学者们研究的目标。
为减少由于电池在首次充电过程中的不可逆容量带来的电池能量密度降低,已有一些专利文献对此进行了研究。例如FMC公司的研究者曾提出将稳定化的金属锂粉加入到锂离子电池中溶解并释放出锂离子,用以弥补SEI膜所消耗的锂离子。从结果上看,该方法取得了明显的效果。锂粉的加入大大提高了电池的首次充放电效率,因此提高了电池的比能量。
如申请号为CN201210237240.4的中国专利才用在负极表面撒SLMP再辊压。该方在实际应用操作中较为方便直接,因此业内对其研究进行较多。但由于通过“干法预锂化”存在较大的粉尘,所以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同时,该方法对于金属锂粉末的流动性及粒径分布范围要求极其严格;再者,通过撒粉的方式,其预锂化的波动范围较宽,很难控制。
再如申请号为JP1996027910的日本专利申请,将金属锂片覆盖在负极极片表面,然后卷绕、注液、封装制成锂离子电池。该方法虽然也能起到预锂化负极极片的作用,但是目前市面上可买到的锂片厚度约为45um,远远超出负极所能够吸收的量,不仅电池中存在过多的锂金属有安全隐患,且在循环中也容易引起析锂现象。
另外的,JP2005038720的日本专利申请,通过真空蒸镀的方法在负极的表面沉积一层金属锂层,虽然锂层的厚度可以得到控制,然而在整个过程中,需在严格的真空环境下进行,蒸发的效率也较低,后续极片的转移需预防氮化、氧化,因此工艺较为复杂,成本极高。
鉴于以上的分析,虽然往锂离子电池中添加金属锂粉,锂箔的方法可以明显的提高电池的首次效率,改善循环等,并且已经在实验上获得了验证,但是其仍然没有得到广泛的推广。排除其本身的安全性能及价格等方面的影响之外,其在使用过程中的环境限制、安全等因素也是制约其推广的一大原因。
针对现有技术,研究学者们普遍采用的方法,是在负极极片上加入锂金属,再加入电解液后通过化学、电化学等方法进行嵌锂反应。而本发明则避免了直接使用锂金属,减少了锂金属所带来的安全隐患;而且无需增加额外的工艺,成本低;预锂化的量能够以锂盐的使用量加以准确控制,从而达到精确的、均匀的预锂化的目的。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预锂化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锂电池预锂化的复合电解液及其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未经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2860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