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能源车辆采暖系统及新能源车辆在审
申请号: | 201910228835.5 | 申请日: | 2019-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817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7 |
发明(设计)人: | 陈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H1/14 | 分类号: | B60H1/14 |
代理公司: | 北京辰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9 | 代理人: | 郎志涛 |
地址: | 261061 山东省潍坊***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能源车辆 回水管 散热管 采暖系统 换向阀 冷却介质 燃料电池 热量交换 连通 进口和出口 采暖过程 车内结构 乘客舱 加热 电池 乘车 传输 铺设 交换 | ||
本发明属于新能源车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能源车辆采暖系统及新能源车辆,该新能源车辆采暖系统,包括:回水管,回水管内有与燃料电池进行热量交换后的冷却介质;散热管,所述散热管的进口和出口分别与所述回水管连通;换向阀,所述换向阀与回水管和散热管连通,所述换向阀能够控制热量交换后的冷却介质进入所述回水管和/或所述散热管。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新能源车辆采暖系统,回水管利用电池产生的热能,将交换热量后的冷却介质传输到散热管内,散热管铺设在乘客舱内,使乘车舱均匀升温,无需受到车内结构的限制。并且,采暖过程中,通过新能源车辆采暖系统内的换向阀,可以按照需求进行加热,能够充分利用燃料电池产生的热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新能源车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能源车辆采暖系统及新能源车辆。
背景技术
燃料电池是一种把燃料所具有的化学能直接转换成电能的化学装置,又称电化学发电器。
随着技术的进步,燃料电池技术在新能源车上正得到逐步的应用。各主机厂在燃料电池新能源车上都会利用燃料电池产生的电或者热来解决乘客舱的采暖问题。但是,目前乘客舱采暖仍然沿用的是通过电直接加热乘客舱空气,或者通过电加热冷却介质然后再与乘客舱空气进行热交换的技术路线,这种技术路线存在着乘客舱暖风出风口的布置受车内结构的限制,采暖工况下各处温升温不均匀,重复浪费电能,未充分利用燃料电池发电时产生的大量热能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至少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之一。
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新能源车辆采暖系统,包括:回水管,回水管内有与燃料电池进行热量交换后的冷却介质;
散热管,所述散热管的进口和出口分别与所述回水管连通;
换向阀,所述换向阀与回水管和散热管连通,所述换向阀能够控制热量交换后的冷却介质进入所述回水管和/或所述散热管。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新能源车辆采暖系统,回水管利用电池产生的热能,将交换热量后的冷却介质传输到散热管内,散热管铺设在乘客舱内,使乘车舱均匀升温,无需受到车内结构的限制。并且,采暖过程中,通过新能源车辆采暖系统内的换向阀,可以按照需求进行加热,能够充分利用燃料电池产生的热能。
另外,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新能源车辆采暖系统,还可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换向阀为电磁三通阀,所述电磁三通阀的进口和第一出口分别与所述回水管连通,所述电磁三通阀的第二出口与所述散热管连通;所述电磁三通阀根据接收到的信号,分别控制所述进口、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的开启或关闭。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对应于所述散热管的进口设置在所述回水管的进口处;
所述电磁三通阀根据接收到的所述温度传感器的信号,分别控制所述进口、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的开启或关闭。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与所述散热管连通的集液管,所述散热管通过所述集液管与所述回水管连通;
所述电磁三通阀的第二出口通过所述集液管与所述散热管连通。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集液管上设置有L形分流管,所述散热管通过所述L形分流管与所述集液管连通;
第一管段第二管段所述L形分流管包括互相垂直的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所述第一管段与所述集液管连通,所述第二管段与所述散热管连通。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散热管通过连接管与所述L形分流管连通,所述连接管两端设置有快速接头,所述连接管通过所述快速接头分别与所述散热管和L形分流管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散热管为多个,多个所述散热管分别与所述集液管连通;多个所述散热管沿所述集液管的轴线方向布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2883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