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垃圾与生物质共气化系统及其运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229552.2 | 申请日: | 2019-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1327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16 |
发明(设计)人: | 郭泗勇;茹斌;曾志伟;宛政;崔洁;孙立;程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J3/72 | 分类号: | C10J3/72;C10K1/32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新律师事务所 31272 | 代理人: | 俞涤炯 |
地址: | 20005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垃圾 生物 气化 系统 及其 运行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垃圾与生物质共气化系统及其运行方法,包括:垃圾流化床气化炉;第一旋风分离器,第一旋风分离器与垃圾流化床气化炉连通;生物质炭仓,生物质炭仓与第一旋风分离器连通;生物质固定床气化炉,生物质固定床气化炉与生物质炭仓连通,生物质固定床气化炉的下端与生物质炭仓相正对;第二旋风分离器,第二旋风分离器分别与生物质炭仓、生物质固定床气化炉连通。本发明将生物质气化装置和垃圾气化装置融合在一起,实现固废资源一体化处置,实现了固废资源化利用,实现了资源有效利用,解决了生物质电厂原料供应不足的问题,同时解决了垃圾气化产生的二噁英排放不达标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质处理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垃圾与生物质共气化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背景技术
生物质气化技术是一种生物质热化学转化的先进技术,其因原料适应性广、运行灵活、污染少等优点受到广泛关注。垃圾气化技术和生物质气化技术都存在一系列优势,但是二噁英具有很强的致癌性,因此二噁英排放问题一直困扰垃圾处理方式,而且生物质气化之后生物炭无法利用。
中国发明专利CN101144022B提出了一种三段式生物质气化炉,其结合生物质的热解特性、气体燃料的燃烧特性和生物质焦的气化特性,将生物质气化过程中的热解段和气化段分开,生物质经过热解、部分氧化、两段气化过程产生气化气,利用喉口部分的部分氧化所产生高温使大部分焦油裂解,从而大幅度降低焦油含量,产生适用于内燃机燃烧的生物质气化气,达到清洁高效利用生物质能这一可再生能源,但其生物质气化原料不足。
中国发明专利CN 108758639A提出了一种垃圾热解气化及二燃室一体式装置,是将气化炉与二燃室整合为一体,解决垃圾了气化中的不能连续稳定产气的问题,实现了炉膛底部温度稳定,从而使垃圾焚烧热解气化相对稳定,加快了垃圾的处置速度,保证了二燃室连续焚烧不断火、保证了温度、降低了垃圾的热灼减率、减少了渣量、节省了能源、节省了占地面积、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但垃圾气化产生二噁英的问题仍然无法解决。
中国实用新型CN208022962U提出了一种气化效果好的生活垃圾气化炉,其通过设置轴承座、传动轴、电机、锯齿、翻板、挡料杆、齿轮和活动轴的配合使用,可对生活垃圾进行有效打散,这样生活垃圾气化炉的气化效果更好,解决了生活垃圾气化炉在使用时,因生活垃圾气化炉在对生活垃圾处理之前,不能对生活垃圾进行有效打散,造成生活垃圾以团状进入炉体内,从而导致生活垃圾出现气化不彻底的问题,大大提高了生活垃圾气化炉的工作效率,但垃圾气化产生二噁英的问题仍然无法解决。
现有技术上的生物质气化装置和垃圾气化装置,从本质上将无法实现固废资源的一体化处置,生物质气化原料不足,垃圾气化产生的二噁英无法解决等问题制约着两者的发展。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的生物质气化装置和垃圾气化装置无法实现固废资源的一体化处置,生物质原料不足,垃圾气化产生的二噁英无法解决的上述问题,现旨在提供一种将生物质气化装置和垃圾气化装置融合在一起,实现固废资源一体化处置,实现了固废资源化利用,实现了资源有效利用,解决了生物质电厂原料供应不足的问题,垃圾处置后的二噁英排放达标的垃圾与生物质共气化系统。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垃圾与生物质共气化系统,包括:垃圾流化床气化炉,所述垃圾流化床气化炉用于将筛选破碎的垃圾进行热解气化产生垃圾气化物;
第一旋风分离器,所述第一旋风分离器与所述垃圾流化床气化炉连通,所述第一旋风分离器用于脱除所述垃圾流化床气化炉内的灰尘;
生物质炭仓,所述生物质炭仓与所述第一旋风分离器连通,所述生物质炭仓用于隔绝氧气和吸附所述垃圾气化物中的二噁英;
生物质固定床气化炉,所述生物质固定床气化炉与所述生物质炭仓连通,所述生物质固定气化炉用于将成型生物质燃料或者生物质散料热解气化产生生物质气化物和生物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2955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