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白鸭绒和白鹅绒的快速鉴别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231544.1 | 申请日: | 2019-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8191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22 |
发明(设计)人: | 王飞;曹英;李积华;张利;刘洋洋;周伟;夏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30/02 | 分类号: | G01N30/02;G01N30/06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信立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30 | 代理人: | 包晓静 |
地址: | 524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鸭绒 鹅绒 快速 鉴别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白鸭绒和白鹅绒的快速鉴别方法,涉及羽绒检测技术领域,解决了由于白鸭绒和白鹅绒材料本身的相似性,存在以次混好、残脂率残留过高、异味等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以下步骤:选取羽绒,并剪成1‑1.5cm块状;将0.8‑1.2g羽绒和1‑3ml纯水置于20ml样品瓶中,并用磁性帽密封;在40‑60℃的温度条件下孵化30‑40min;将500μL样品经注射器顶空自动进入GC‑IMS的样品处理器中;通过载气将样品送至40℃的气相色谱柱进行分离;将分离后的挥发性化合物在恒温模式下洗脱,并进入电离室进行电离;对电离后的化合物离子进行光谱检测;对检测出的化合物进行定型分析,具有快速鉴别白鸭绒和白鹅绒,寻找产生异味原因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羽绒检测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用于白鸭绒和白鹅绒的快速鉴别方法。
背景技术
羽绒是长在鹅、鸭的腹部,成芦花朵状的绒毛,成片状的叫羽毛。由于羽绒是一种动物性蛋白质纤维,羽绒球状纤维上密布千万个三角形的细小气孔,能随气温变化而收缩膨胀,产生调温功能,可吸收人体散发流动的热气,隔绝外界冷空气的入侵。从蓬松度的检测上来分析,羽绒比蚕丝,棉花等保暖材料都要高一个等级,比如最低标准的450度蓬松的90鸭绒也要比蚕丝和棉花蓬松好,所以羽绒单纯作为一个保暖材料,它的经济价值远远高于其他保暖材料。
目前,中国羽绒产业占70%的世界市场份额。白鸭绒和白鹅绒都具有良好的保暖特性,均可作为羽绒制品的原材料。但是,由于白鸭绒和白鹅绒材料本身的相似性,在原料加工过程中,存在以次混好、残脂率残留过高、异味等问题。
因此,如何设计一种用于白鸭绒和白鹅绒的快速鉴别方法是我们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白鸭绒和白鹅绒的快速鉴别方法,具有快速鉴别白鸭绒和白鹅绒,快速寻找产生异味的原因,为羽绒加工业中除臭剂的开发做出指导的效果。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用于白鸭绒和白鹅绒的快速鉴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选取待鉴别羽绒,并将待鉴别羽绒剪成1-1.5cm块状;
S2:将0.8-1.2g待鉴别羽绒和1-3ml纯水置于20ml样品瓶中,并用磁性帽密封;
S3:在40-60℃的温度条件下将样品孵化30-40min;
S4:将500μL样品经注射器顶空自动进入GC-IMS的样品处理器中,注射器温度为85℃,样品处理器的环境温度为80℃;
S5:通过载气将样品送至40℃的气相色谱柱进行分离;
S6:将分离后的挥发性化合物在恒温模式下洗脱,并进入电离室进行电离;
S7:对电离后的化合物离子进行光谱检测;
S8:采用GC-IMS库搜索软件对检测出的化合物进行定型分析,得到待鉴别羽绒的种类。
本发明进一步改进为:在S5中,所述载气为空气或体积占比为99.99%的氮气。
本发明进一步改进为:所述氮气的流速在5-20min内从2ml/min升至100ml/min。
本发明进一步改进为:在S6中,挥发性分子在6.5kev的氚大气下电离,产生的离子通过百叶窗栅驱动到漂移区;漂移管长5cm,在恒定电压400V、温度45℃和漂移氮气流量150ml/min的条件下工作。
本发明进一步改进为:在S7中,所述光谱检测具体步骤为:频谱扫描频率为12次/个,通过100us的栅格脉冲宽度、30ms的重复率和150kHz采样频率进行获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未经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3154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