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转向管柱的导向溃缩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10231791.1 | 申请日: | 2019-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6681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06 |
发明(设计)人: | 刘勇;王智;禹慧丽;崔泰松;赵会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1/19 | 分类号: | B62D1/19 |
代理公司: | 重庆华科专利事务所 50123 | 代理人: | 徐先禄 |
地址: | 400023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转向 管柱 导向 结构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转向管柱的导向溃缩结构,包括固定连接在转向管柱上的导向溃缩本体,其特征是:所述导向溃缩本体包括上滚动摩擦机构和下滚动摩擦机构,所述上滚动摩擦机构重叠在下滚动摩擦机构之上,通过连接构件连接在一起。本发明能够有效的改善现有管柱存在的面面接触带来的溃缩力不稳定情况,增加转向管柱溃缩力的稳定性,提升转向转向管柱的安全及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转向系统,具体涉及一种转向管柱的导向溃缩结构。
背景技术
汽车的转向管柱,除具备转向功能外,还是一种重要的汽车被动安全构件。具有溃缩功能的转向管柱,在碰撞事故发生时,可以有效的增大乘员舱人体的运动空间;同时稳定良好的溃缩性能也有助于改善转向管柱对驾驶员损伤作用力的分布情况,减轻碰撞事故对驾驶员的伤害。由于碰撞事故随机多样,同一结构形式的转向管柱,在不同的碰撞中,溃缩性能表现也千差万别。因此,若要减轻转向管柱对人体的伤害,除管柱具备溃缩功能外,其溃缩力的稳定性也尤为关键。
现有汽车被动安全构件开发过程中,均不同程度考虑了转向管柱的溃缩吸能情况。如 CN 202716925U公开的“一种转向管柱安全防护机构”,包括固定支架、滑动支架和缓冲机构,所述固定支架固定安装在车身上,所述滑动支架固定安装在管柱上,所述固定支架与滑动支架之间通过缓冲机构相连。本实用新型转向管柱溃缩导向吸能机构通过摩擦片与固定支架之间的摩擦力,在不大幅增加零部件成本的前提下,实现转向管柱的溃缩、导向、吸能的三重效果,同时通过调节螺栓的夹紧力可以较为简易的实现吸能力的调节,设定吸收撞击能量的目标值,可以有效发挥转向管柱的吸能能力,保证车辆碰撞吸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将车辆碰撞对驾驶员的伤害降到最小。又如CN 207257760U公开的“一种车辆转向管柱溃缩结构和车辆”,车辆转向管柱溃缩结构包括相互过盈配合的上内管和下外管,上内管和下外管中的一者上设置有沿轴向延伸且两端封闭的溃缩槽,另一者上设置有沿所述延伸方向可移动地插入到溃缩槽内的溃缩件,以在上内管和下外管发生相对移动的过程中,溃缩件通过溃缩槽端部的止挡而能够被剪断。在使用状态下,当车辆发生碰撞时,通过上内管与下外管的分体结构有效避免上内管从下外管中脱落而提高驾驶安全性,溃缩件通过溃缩槽的导向沿延伸方向移动到溃缩槽端部时会被剪断而实现溃缩,并有效避免上内管相对于下外管发生扭转变形,在溃缩件被剪断后上内管相对于下外管移动而进行进一步溃缩,由此能够有效提高溃缩稳定性。
上述现有技术都是所属技术领域的一种有益的尝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转向管柱的导向溃缩结构,其能够有效的改善现有管柱存在的面面接触带来的溃缩力不稳定情况,增加转向管柱溃缩力的稳定性,提升转向转向管柱的安全及可靠性。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转向管柱的导向溃缩结构,包括固定连接在转向管柱上的导向溃缩本体,其特征是:所述导向溃缩本体包括上滚动摩擦机构和下滚动摩擦机构,所述上滚动摩擦机构重叠在下滚动摩擦机构之上,通过连接构件连接在一起。
进一步,所述上滚动摩擦机构包括夹持块、上固定支架和位于二者之间的上夹持挡片;
所述夹持块的中心部位设有第一过孔、四个角部分别设有一个上销孔,在所述夹持块的下面靠近四个所述上销孔的部位分别设有一个上沉孔;
所述上夹持挡片的中心部位设有与所述第一过孔对应的第二过孔、四个角部分别设有一个与所述上销孔对应配合的上注塑销、在靠近四个所述上注塑销的部位分别设有一个与所述上沉孔对应的上通孔;
所述上固定支架的中部位设有与所述第二过孔对应的条形导向槽,在所述上固定支架的上面靠近所述条形导向槽的两边分别设有一道与所述上通孔对应的上滚动槽;
还包括四粒分别位于所述上夹持挡片的四个上通孔中的上滚珠,并且四粒所述上滚珠分别被夹持在所述夹持块的四个上沉孔和所述上固定支架的两道上滚动槽之间,构成上滚动摩擦机构。
进一步,所述下滚动摩擦机构包括上固定支架、下固定支架和位于二者之间的下夹持挡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3179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转向柱组件
- 下一篇:具有双壁保护罩的转向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