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褐鲳鲉抗菌肽LEAP2及其应用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910231875.5 申请日: 2019-03-26
公开(公告)号: CN111748025B 公开(公告)日: 2021-09-17
发明(设计)人: 薄军;杨盈;方超;郑榕辉 申请(专利权)人: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主分类号: C07K14/46 分类号: C07K14/46;C12N15/12;A61K38/17;A61P31/04;A23K20/147;A23B4/20;A23L3/3463
代理公司: 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5204 代理人: 张松亭;姜谧
地址: 361000 福*** 国省代码: 福建;35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褐鲳鲉 抗菌 leap2 及其 应用
【说明书】:

发明公开了一种褐鲳鲉抗菌肽LEAP2及其应用,其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01所示。本发明褐鲳鲉抗菌肽sm‑LEAP2对多种革兰氏阴性菌、革兰氏阳性菌及真菌有显著的抗菌活性。其中,对谷氨酸棒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1.56‑3.125μM;对重要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最小抑菌浓度为1.56‑3.125μM;对施氏假单胞菌最小抑菌浓度为3.125‑6.25μM;对新型隐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3.125‑6.25μM。与许多已知的海洋动物抗菌肽比较,sm‑LEAP2抗菌效果好、杀菌速率快,显示出极大的应用价值,在制备防霉防腐剂、水生抗菌药物方面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海洋分子生物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褐鲳鲉抗菌肽LEAP2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自抗生素在医疗领域普及使用以来,人类疾病治愈率上升,为保障人类健康做出了极大的贡献;此外,抗生素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畜牧和水产养殖业的经济效益及饲料的利用率,保障了社会迅速发展增长的食物需求。在中国,每年有约40%的抗生素投用于畜牧养殖业。近年来抗生素残留物污染养殖土壤、水体,加速了抗生素耐药性菌的产生,耐药性菌引起的多种疾病难以用现有抗生素治愈,给人类健康安全和带来了严重威胁。此外,残留于畜禽、水产品中的抗生素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中,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因此,寻求高效、绿色的抗生素替代品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在众多的抗菌活性物质中,抗菌肽以其特有的生物安全性、广谱抗菌活性、不易产生耐药性等特点,成为抗生素的理想替代物。

抗菌肽(antimicrobial peptide,AMP)作为先天性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具有较为广谱的抗菌活性,是机体抵抗病原菌感染的重要防线。天然抗菌肽通常由12-100个氨基酸组成,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和水溶性。自1972年瑞典科学家Boman等在果蝇中发现抗菌肽及其免疫功能后,随之于1981年成功分离得到天蚕素A和B。迄今为止,约有2800种抗菌肽被成功分离和研究。抗菌肽能够通过多种不同作用机制发挥其活性功能,主要分为膜破坏模型及非膜破坏模型:膜破坏模型主要指抗菌肽直接以其二级结构(如α螺旋等)直接破坏细胞质膜结构,导致微生物膜破裂,胞质内容物泄露,最终导致微生物死亡;非膜破坏模型主要指抗菌肽进入微生物胞内后,攻击微生物线粒体、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及细胞壁形成及与微生物染色质结合发挥其杀菌功能等。近年来,研究者们发现一些抗菌肽甚至具有抑杀病毒、寄生虫、抑制癌细胞生长等能力,且对高等动物的正常体细胞无明显细胞毒性,不易使受试菌产生耐药性。在越来越多耐药性微生物被发现的今天,抗菌肽以其通过物理吸附、破坏微生物膜的作用机理不易使细菌产生耐药性等特征,在临床医药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随着对未知抗菌肽的深入研究和对已知抗菌肽的进一步改造,更多新型、高效、有针对性的低毒抗菌肽及其制品必将会在畜禽和水产养殖领域广泛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褐鲳鲉抗菌肽LEAP2。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褐鲳鲇抗菌肽LEAP2的应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褐鲳鲇抗菌肽sm-LEAP2,其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01所示,其分子式为C409H670N118O106S7,分子量为9160.97道尔顿,由79个氨基酸组成,来源于褐鲳鲇肝脏组织,具有抗菌功能的多肽。该抗菌肽的成熟肽预测分子量为6364.50道尔顿,所含54个氨基酸中包含10个带正电荷的氨基酸残基和2个带负电荷的氨基酸残基,根据氨基酸残基电荷预测该抗菌肽等电点为10.22,在pH等于7.0时带有3个正电荷。该抗菌肽的亲水性平均系数为-0.472,具有亲水的水溶性,是一种带有正电荷的阳离子多肽。

采用固相化学合成方法即可获得纯度达95%以上的上述褐鲳鲇抗菌肽sm-LEAP2。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其开放阅读框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02所示。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未经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3187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