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马桶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233199.5 | 申请日: | 2019-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531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26 |
发明(设计)人: | 谢岳荣;吕庆文;金翠翠;谭志津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顺德区乐华陶瓷洁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8B1/26 | 分类号: | B28B1/26;B28B7/26;E03D11/02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胡枫 |
地址: | 528315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马桶 模具组 边围 喉面 弯管 第二模具组 第一模具组 压机模具 侧压机 浆料 坯体 制备 成型 成型弯管 生产效率 烧结 成品率 制作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马桶的制备方法,其包括:(1)分别制作用于成型喉面胆包的第一模具组,用于成型弯管的第二模具组和用于成型边围的第三模具组;(2)将浆料注入侧压机模具组,形成喉面胆包和弯管;其中,所述侧压机模具组包括至少一组第一模具组和/或至少一组第二模具组;(3)将浆料注入立压机模具组,形成边围;其中所述立压机模具组包括至少一组第三模具组;(4)将所述弯管粘接到所述边围;(5)将所述喉面胆包粘接到所述边围和所述弯管上,形成马桶坯体;(6)将所述马桶坯体经干燥、烧结后得到马桶成品。相应的,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马桶。实施本发明,可大幅提升生产效率,提高马桶成品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卫浴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马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马桶成型可分为常压成型与高压成型,常压成型即采用石膏模具进行常压注浆后脱模,形成马桶。这种成型方式需要大量的模具小件,在成型过程中需要进行装模、脱模,操作时间很长,生产效率很低。
高压成型是指采用树脂模具,通过较高压力的注浆成型马桶主体,由于注浆压力较高,由于其生产效率较高,逐渐成为主流技术。
但由于马桶结构较为复杂,若要实现高压成型注浆,需将马桶结构进行分块设计注浆然后粘接成一体,分块大小与多少决定粘接工序的复杂度与模具的复杂度。在现有技术中,一种是通过将喉面、弯管、水箱以及主体(包括胆包及边围)单独成型,然后进行粘接;这种技术需要先进行喉面与主体的粘接,然后再粘弯管,这种粘接工序难度极高,操作工在操作过程中不易处理细节,成品率低。另一种如中国专利申请201810026599.4提出的生产工艺,即将喉面、水箱、主体(弯管+胆包)、边围分别一体成型,然后粘接,但这种主体成型时间长,且马桶主体质量过大,在移动过程中容易开裂。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中国专利申请201810934132.X提出了一种新的马桶生产工艺,其马桶分为水箱、喉面胆包弯管一体(便器主体)、边围等三部分分块粘接而成一体,此结构设计虽然只需要进行喉面胆包弯管主体与边围粘接,再粘接水箱,粘接工序少,但是喉面胆包弯管设计成一体在实际出坯到粘接时因此部位较重,抬坯过程中易导致变形开裂等问题,粘接难度相对较大。且这种便器主体需要采用立压机成型,需要采用四片模具;(如图1所示,模具分为四片:A、B、C、D),这种模具开模速度慢,降低了生产效率。
此外,当采用高压成型工艺时,为了提高马桶成品率和提升生产效率,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固化思维是尽量减少粘接次数,以减少粘接耗时,减少因粘接造成的易开裂的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马桶的制备方法,其工艺简单,效率高,粘接工艺简单,成品率高。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在于,提供一种马桶,其结构简单,可大幅提升生产效率,且粘接工艺简单,成品率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马桶的制备方法,其包括:
(1)分别制作用于成型喉面胆包的第一模具组,用于成型弯管的第二模具组和用于成型边围的第三模具组;
(2)将浆料注入侧压机模具组,形成喉面胆包和弯管;其中,所述侧压机模具组包括至少一组第一模具组和/或至少一组第二模具组;
(3)将浆料注入立压机模具组,形成边围;其中,所述立压机模具组包括至少一组第三模具组;
(4)将所述弯管粘接到所述边围;
(5)将所述喉面胆包粘接到所述边围和所述弯管上,形成马桶坯体;
(6)将所述马桶坯体经干燥、烧结,得到马桶成品。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模具组由第一左模和第一右模组成,浆料注入第一左模和第一右模沿水平方向合成的容置空间后,形成喉面胆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顺德区乐华陶瓷洁具有限公司,未经佛山市顺德区乐华陶瓷洁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3319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