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氧化铪基铁电栅场效应晶体管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233623.6 | 申请日: | 2019-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5031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0 |
发明(设计)人: | 廖敏;曾斌建;周益春;廖佳佳;彭强祥;郇延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湘潭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L29/78 | 分类号: | H01L29/78;H01L21/33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政联科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89 | 代理人: | 陈超 |
地址: | 4111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氧化 铪基铁电栅 场效应 晶体管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氧化铪基铁电栅场效应晶体管,其特征在于,包括:
衬底(1);
隔离区(2),设置在所述衬底(1)的周边,其上表面不低于所述衬底(1)的上表面,且底面不低于所述衬底(1)的底面;
栅结构(3),包括由下至上依次层叠设置在所述衬底(1)上表面中部的缓冲层(31)、浮栅电极(32)、氧化铪基铁电薄膜层(33b)、控制栅电极(34)和薄膜电极层(35);
侧墙(4),设置在所述栅结构(3)外侧,其内表面紧贴所述栅结构(3);
源区(5)和漏区(6),相对设置在所述栅结构(3)的两侧,由所述隔离区(2)的内侧朝向所述衬底(1)的中部延伸形成,其上表面与所述衬底(1)齐平,且底面不低于所述隔离区(2)的底面;
第一金属硅化物层(71),由所述隔离区(2)的内侧朝向所述侧墙(4)延伸形成,其上表面高于所述衬底(1)的上表面,底面高于所述隔离区(2)的底面,且所述第一金属硅化物层(71)的长度小于所述源区(5)或漏区(6)的长度;
第二金属硅化物层(72),设置在所述栅结构(3)上表面,且其下表面紧贴所述栅结构(3);
所述浮栅电极(32)和控制栅电极(34)的材料为HfNx,其中,0<x<1;
所述浮栅电极(32)和控制栅电极(34)的厚度均为5~50nm;
所述氧化铪基铁电薄膜层(33b)的厚度为3~20n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氧化铪基铁电栅场效应晶体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缓冲层(31)的材料为SiO2、SiON、Al2O3、La2O3、HfO2、HfON、HfSiON、铝掺杂HfO2(Al:HfO2)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所述缓冲层(31)的厚度为3~10nm。
3.根据权利要求1-2任一项所述的氧化铪基铁电栅场效应晶体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薄膜电极层(35)的材料为多晶硅、非晶硅、W、TaN、TiN和HfNx(0<x≤1.1)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所述薄膜电极层(35)的厚度为10~200nm。
4.根据权利要求1-2任一项所述的氧化铪基铁电栅场效应晶体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金属硅化物层(71)和第二金属硅化物层(72)的材料为TiSi2、CoSi2和NiSi2中的任意一种;
所述第一金属硅化物层(71)和第二金属硅化物层(72)的厚度均为5~30nm。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氧化铪基铁电栅场效应晶体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金属硅化物层(71)和第二金属硅化物层(72)的材料为TiSi2、CoSi2和NiSi2中的任意一种;
所述第一金属硅化物层(71)和第二金属硅化物层(72)的厚度均为5~30nm。
6.根据权利要求1、2或5中任一项所述的氧化铪基铁电栅场效应晶体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氧化铪基铁电薄膜层(33b)中的掺杂元素为锆(Zr)、铝(Al)、硅(Si)、钇(Y)、锶(Sr)、镧(La)、镥(Lu)、钆(Gd)、钪(Sc)、钕(Nd)、锗(Ge)、氮(N)中的至少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氧化铪基铁电栅场效应晶体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氧化铪基铁电薄膜层(33b)中的掺杂元素为锆(Zr)、铝(Al)、硅(Si)、钇(Y)、锶(Sr)、镧(La)、镥(Lu)、钆(Gd)、钪(Sc)、钕(Nd)、锗(Ge)、氮(N)中的至少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湘潭大学,未经湘潭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33623.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柱结构的晶体管器件及制造晶体管器件的方法
- 下一篇:半导体器件及制作方法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