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感应加热容器和加热器具有效
申请号: | 201910233632.5 | 申请日: | 2019-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4337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2 |
发明(设计)人: | 曹正;王康;刘苗;刘华;梅长云;王婷;安楠楠;江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J27/00 | 分类号: | A47J27/00;A47J36/00;A47J36/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彭水清;邝圆晖 |
地址: | 528311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感应 加热 容器 器具 | ||
本发明涉及电磁感应领域,公开了一种感应加热容器和加热器具,该感应加热容器(100)的锅体包括沿厚度方向依次层叠的外导体层(11)和内导磁层(12),且内导磁层(12)中设置有用于隔断电磁感应电流沿周向环流的电流隔断部。如此设置,能够减薄内导磁层(12)中形成沿周向环流的电磁感应电流的区域的厚度,有利于提升感应加热容器(100)的锅体的总热功率值,这样,在提高了加热器具的能效的同时,还提高了感应加热容器(100)对于食物的加热速度,从而可大幅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磁感应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感应加热容器和加热器具。
背景技术
由于电磁感应类的加热器具(如电磁炉)具有无明火、无有害气体以及升温快等优势,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人们的生活当中。其中,加热器具内的电磁线圈能够产生高频交变磁场,使得邻近电磁线圈放置的感应加热容器能够形成沿周向环流的电磁感应电流,促使感应加热容器发热以对容置于其内的食物进行加热。
在现有的感应加热容器中,通常包括沿厚度方向依次层叠的内食品接触层、中间导磁层和外防锈层,且当加热器具作业时,能够在感应加热容器的中间导磁层内形成沿周向环流的电磁感应电流以产生热量,但通过中间导磁层发热以加热食物的热功率较低,致使加热器具的能效较低,且感应加热容器对于食物的加热速度也较慢,会给用户带来不好的使用体验。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或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感应加热容器和加热器具,在加热器具作业时,感应加热容器具有较高的热功率值,促使加热器具具有较高的能效,此外感应加热容器对于食物也具有较快的加热速度,进而能够给予用户较好的使用体验。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感应加热容器,所述感应加热容器的锅体包括沿厚度方向依次层叠的外导体层和内导磁层,所述内导磁层中设置有用于隔断电磁感应电流沿周向环流的电流隔断部。
可选地,所述外导体层的电导率不小于5×104S/m且不大于5×107S/m。
可选地,所述电流隔断部形成为凹槽状的电流隔断槽,所述内导磁层形成有多个所述电流隔断槽,所述电流隔断槽沿所述感应加热容器的底壁中心部朝向所述感应加热容器的周沿部延伸。
可选地,所述电流隔断槽形成在所述内导磁层的内表面和/或外表面且槽宽介于0.01mm至5mm之间。
可选地,所述内导磁层呈圆盘状,所述电流隔断槽包括沿周向依次交替间隔布置的多个第一隔断槽和多个第二隔断槽,所述第一隔断槽的径向内端位于所述内导磁层的底壁中心,所述第二隔断槽从所述内导磁层的外周缘径向向内延伸,所述第一隔断槽的径向外端越过所述第二隔断槽的径向内端朝向径向向外延伸;或者,所述内导磁层呈圆盘状,多个所述电流隔断槽沿周向间隔布置,所述电流隔断槽形成为从所述内导磁层的底壁中心延伸至所述内导磁层的外周缘的径向槽。
可选地,在所述内导磁层中,所述电流隔断槽的设置数量不小于2个且不大于50个;并且/或者,所述电流隔断槽为一字型隔断槽或S型隔断槽。
可选地,所述电流隔断部形成为非导电材质的实条状的电流隔断条,所述电流隔断条设置在所述内导磁层内并沿所述感应加热容器的底壁中心部朝向所述感应加热容器的周沿部延伸。
可选地,所述外导体层和所述内导磁层分别为导体金属板和导磁金属板,且所述内导磁层叠置于所述外导体层的内壁上以形成复合层锅壁。
可选地,所述内导磁层为低碳钢层或纯铁层,所述内导磁层的厚度不小于0.1mm且不大于1mm;并且/或者,所述外导体层为无磁金属层或相对磁导率不大于100的弱磁金属层;并且/或者,所述外导体层为2系不锈钢层或3系不锈钢层,所述外导体层的厚度不小于0.01mm且不大于0.5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未经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3363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