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气体辅助微通道基材成形3D打印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910234213.3 | 申请日: | 2019-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7807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5 |
发明(设计)人: | 温茂林;许忠斌;崔赟;沈国强;徐宁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科盈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64/118 | 分类号: | B29C64/118;B29C64/20;B29C64/209;B29C64/205;B29C64/232;B29C64/236;B29C64/295;B29C64/30;B29C64/393;B33Y30/00;B33Y40/00;B33Y50/02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贾玉霞;邱启旺 |
地址: | 313200 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阜溪街***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气体 辅助 通道 基材 成形 打印 设备 | ||
1.一种气体辅助微通道基材成形3D打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设备包括壳体、移动机构、打印头组件、注气机构、进料机构、冷却机构,所述的壳体包括进料室和成形室,所述的移动机构和所述的打印头组件位于所述的成形室内,且两者固定连接;
所述的打印头组件包括注气针头(50)、注射器(51)、供气管(52)、打印喷嘴(46),所述的注气针头(50)固定在所述的注射器(51)的下端,并深入所述的打印喷嘴(46)内;
所述的注气机构包括注射泵(33)、推杆(32)、活塞(31)、气筒(30)和注气软管(29),所述的推杆(32)一端连接所述的注射泵(33),另一端与所述的活塞(31)固定连接;所述的气筒(30)与所述的注气软管(29)连接,所述的注气软管(29)另一端与所述的打印头组件(28)中的供气管(52)连接;所述的注气机构和进料机构连接在所述的打印头组件上,所述的注气机构用于给所述的注气针头(50)注气,从而在熔融的打印材料中形成微通道,所述的冷却机构用于对已经成形的熔体进行冷却,使其保持微通道结构;
所述的设备还包括注气流量控制机构,其通过控制注射泵(33)的电机的转速控制所述的注气针头(50)的流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辅助微通道基材成形3D打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打印头组件还包括支撑块(41)、连接管(42)、加热块(43)、导流块(45)、密封圈(47)、弹簧(49)、支撑架(53)和电磁铁(54),所述的连接管(42)穿过所述的支撑块(41)上的孔固定在所述的支撑块(41)上,所述的连接管(42)、加热块(43)、导流块(45)从上到下依次连接,且三者均开设有输送物料的通孔,所述的导流块(45)上还开设有L形流道,所述的支撑架(53)放置在所述的导流块(45)上,所述的电磁铁(54)位于所述的支撑架(53)内,所述的注射器(51)的上端位于所述的支撑架(53)内,并和所述的供气管(52)连通,所述的注射器(51)和所述的导流块(45)之间设置所述的弹簧(49),所述的打印喷嘴(46)固定在所述的导流块(45)下端,所述的密封圈(47)安装在所述的导流块(45)的注射器孔内,所述的加热块(43)中开设加热孔(43-1)和热电偶孔(43-2),分别用于放置加热管和热电偶;所述的注射器(51)由磁性材料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体辅助微通道基材成形3D打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架(53)和所述的导流块(45)之间设置隔热片(48)。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气体辅助微通道基材成形3D打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流块(45)上还开设有辅助加热孔(45-1)。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体辅助微通道基材成形3D打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移动机构包括Z轴移动机构和XY移动机构;
所述的Z轴移动机构包括滚珠丝杠(12)、两根光杆(13)、打印平台(17)和Z轴电机(20),打印平台(17)与滚珠丝杠(12)固定,两根光杆(13)穿过所述的打印平台(17),对称布置于滚珠丝杠(12)两侧,并固定在顶板(16)与电气固定板(22)之间,所述的Z轴电机(20)与所述的滚珠丝杠(12)连接;所述的XY移动机构用于带动所述的打印头组件进行水平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气体辅助微通道基材成形3D打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冷却机构包括半导体制冷片(55)、散热块(18)和散热风扇(19);所述的半导体制冷片(55)的制冷面固定在打印平台(17)下表面,所述的半导体制冷片(55)的热端、散热块(18)、散热风扇(19)自上而下依次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辅助微通道基材成形3D打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为框架结构,包括前板(25)、后板(2)、左板(1)、隔板(27)、右板(21)、顶板(16)和电气固定板(22),所述的前板(25)、后板(2)、隔板(27)、右板(21)、顶板(16)和电气固定板(22)构成所述的成形室,所述的前板(25)、后板(2)、隔板(27)和左板(1)构成放料室,所述的前板(25)开有便于观察与操作的窗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科盈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科盈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34213.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