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变气体成分锂电池燃爆实验室在审
申请号: | 201910234494.2 | 申请日: | 2019-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561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07 |
发明(设计)人: | 孙强;孙健;郭君;贺元骅;王海斌;谢松;贾井运;徐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
主分类号: | G01N25/54 | 分类号: | G01N25/54;G01R31/39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8307 四川省德阳市广***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舱体 锂电池 燃爆 实验空间 抽气泵 可变 气瓶 抽气管 进气管 体内 烟密度测试仪 气体采样管 温度传感器 压力传感器 固定样本 可变的 内壁 连通 密封 样本 电池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变气体成分锂电池燃爆实验室,包括气瓶、抽气泵、舱体以及连接在舱体上的进气管和抽气管,所述舱体内形成有密封的实验空间,所述进气管和抽气管的一端均与实验空间连通,另一端分别与气瓶和抽气泵连接,所述舱体上还设有气体采样管,所述舱体内设有用于固定样本电池的样本座,所述舱体的内壁上设有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烟密度测试仪。本发明的可变气体成分锂电池燃爆实验室,通过气瓶、抽气泵、舱体的设置,便可有效的构成一个气体可变的实验空间,进行锂电池燃爆实验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实验室,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可变气体成分锂电池燃爆实验室。
背景技术
锂电池由于其体积小巧,并且容量较大,目前广泛的应用于现有的体积较小的电子产品内,以作为电源使用,例如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
然而由于现有的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都是随身携带的,而锂电池若是产品质量不过关在高温或是出现泄露的情况下就会出现爆燃的情况,会对于人的身体造成极大的损害,因此对于市场上销售的锂电池进行燃爆实验是十分的有必要的,然而现有技术中并没有专门针对于锂电池燃爆实验的设备。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专门对于锂电池进行燃爆实验的可变气体成分锂电池燃爆实验室。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变气体成分锂电池燃爆实验室,包括气瓶、抽气泵、舱体以及连接在舱体上的进气管和抽气管,所述舱体内形成有密封的实验空间,所述进气管和抽气管的一端均与实验空间连通,另一端分别与气瓶和抽气泵连接,以改变实验空间内的气体成分,所述舱体上还设有气体采样管,用以检测实验空间内的气体成分后输出检测数据,所述舱体内设有用于固定样本电池的样本座,所述舱体的内壁上设有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烟密度测试仪,以检测实验空间内的压力、温度和烟密度后输出相应的检测数据,所述舱体内壁上设有激光源,用以照射到样本电池上对样本电池进行引爆。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舱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与下壳体连接构成球形,所述上壳体上固定连接有供手抓持的手柄,所述气体采样管连接在上壳体上,所述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烟密度测试仪均固定在下壳体的内壁上,所述进气管连接在上壳体上,所述抽气管连接在下壳体偏下的位置上。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壳体上还连接有安全阀和泄压阀,所述安全阀与泄压阀均与实验空间连通,以对实验空间进行泄压操作。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下壳体上开设有观察孔,所述观察孔内设有玻璃形成观察窗,该下壳体偏下的位置还开设有预留孔。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温度传感器包括温度数据线和若干个热电偶,若干个所述热电偶贴合设置在舱体的内壁上并呈均匀分布,若干个所述热电偶均与温度数据线连接,以检测实验空间内的温度后通过温度数据线传输而出。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样本座包括底座、固定座和支架杆,所述底座固定下壳体内,所述支架杆的下端连接在底座上,所述固定座用于安装样本电池,并固定在支架杆的上端,所述支架杆为可伸缩设置,并与上壳体联动,当上壳体移动打开实验空间时,支架杆伸长,将固定座移动到下壳体的开口处。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壳体与下壳体铰接,手柄设置在上壳体背离铰接处的位置上,所述支架杆包括底管和升降杆,所述底管的下端铰接在底座上,所述升降杆的下端可滑移的伸入到底管内,所述固定座固定在升降杆的上端,所述固定座的上侧面上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下端与固定座固定,上端与上壳体的内侧壁铰接,所述升降杆的下端设有缓冲活塞,所述底管内填充有缓冲油。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座的右侧面上开设有供样本电池嵌入的安装嵌槽,所述安装嵌槽的槽壁靠近槽口的位置上固定连接有若干片弧形弹簧片,所述弧形弹簧片与样本电池相抵,以将样本电池固定在安装嵌槽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未经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3449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