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溶剂聚氨酯鞋底用白色浆及其制备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910235133.X | 申请日: | 2019-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428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8 |
发明(设计)人: | 王建旭;赵磊;张涛;何贵平;李明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纳美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K3/22 | 分类号: | C08K3/22;C08K3/26;C08K5/053;C08L75/04 |
代理公司: | 杭州千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46 | 代理人: | 裴金华 |
地址: | 3133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溶剂聚氨酯 白色浆 制备工艺 轻质碳酸钙 耐磨性 白色浆料 市场优势 防腐剂 防沉剂 分散剂 聚氨酯 耐黄性 溶剂型 润湿剂 透气性 重量份 钛白粉 白度 排量 替代 污染 环保 生态 生产 | ||
一种无溶剂聚氨酯鞋底用白色浆及其制备工艺,包括以下组分(按重量份计):钛白粉50~55份;轻质碳酸钙10~20份;醇5~10份;分散剂4~6份;润湿剂5~10份;防沉剂2~6份;防腐剂0.1~0.3份;水0.1~5份。本发明提供的无溶剂聚氨酯鞋底用白色浆,能完全替代聚氨酯鞋底生产中的溶剂型白色浆料,减少了VOC排量,降低了对空气的污染,产品环保、生态,且在不改变鞋底的特性及功能的基础上,提高了其透气性、耐磨性、白度及耐黄性,非常具有市场优势。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颜料色浆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溶剂聚氨酯鞋底用白色浆及其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鞋底用聚氨酯发泡剂是介于橡胶与塑料之间的微孔弹性体,是含开孔的微孔弹性结构,泡孔直径0.01~0.1mm,自由发泡密度0.25~0.35,(成型密度0.3~1),通常有1~2mm自结皮,具有优越的回弹性和很大的能量吸收能力。
聚氨酯发泡剂鞋底具有轻柔、保暖、耐油、耐曲挠、耐磨等特点,比橡胶耐磨6倍以上,可按使用要求在很宽范围调节它的密度与硬度,可制成双色(双密度)的双层鞋底,下底为微发泡的高耐磨工作表面,内底为穿着舒适的弹性泡沫,极轻,比重仅0.3~0.8,比常用的鞋底材料轻很多;聚氨酯发泡剂鞋底对要求耐冲击、防穿孔的厚底鞋更合适,全世界安全防护鞋(劳保鞋)中15%采用聚氨酯发泡剂(PU)鞋底;聚氨酯发泡剂鞋底模具要求较低,制作方便投资节省(发泡时对模具压力较小,仅0.14~0.2Mpa)且成型方法简单,既可生产鞋底亦可生产连帮鞋,(PU底和各种面料的粘接力特强)品种及产量变化灵活,适合于现代工业生产。
但是,聚氨酯发泡剂鞋底的缺点也比较多,包括:吸水性强、易黄变、易断裂、延伸率差、不耐水,底易腐烂,透气性差。
基于聚氨酯发泡鞋底的缺点,在聚氨酯发泡制做过程中都会加入溶剂型白色浆,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增加了鞋底的白度,可以提高鞋底的透气性,使鞋底耐黄变。
传统型的溶剂型白色浆是由PU树脂、溶剂、分散剂、钛白粉研磨制的,如CN201710848555.5公开的水性特白色浆,具有更好的着色力和更好的光泽度,但是该方案中使用树脂液与其他助剂混合乳化研磨制得,其中树脂均采用甲苯、二甲苯、丙酮、丁酮(MEK)、乙酸乙酯和二甲基甲酰胺(DMF)等作为主要溶剂通过溶剂聚合法制得,增加了VOC(挥发性有机物)的排量,对空气造成了污染。
自《国际环境保护法》颁布后,国家先后提出了发展涂饰工业的无公害(无污染)、省资源、省能源三大前提和经济、效率、生态、能源四大原则,向低有机挥发物(VOC)方向发展,注重环境保护已成为人类共同的事业;涂料排放的VOC是主要的环境污染源之一; 因此发展以水性色浆在生产过程中用水代替有机溶剂,以减少环境污染及对人体危害,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无溶剂色浆与溶剂型色浆的最大区别在于色浆制造及施工应用过程中不需要采用挥发性有机溶剂作为分散介质;普通溶剂型色浆含有超过30%的可挥发性有机溶剂,这些有机溶剂在上浆和干燥过程中挥发,因此,在施工作业时,必须大量通风;而使用无溶剂色浆挥发性溶剂极少,对通风的要求大为降低。
另外,有机溶剂多数是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均有不同的损害,发散到空气中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而使用无溶剂色浆则可减少对人体的损害和对大气的污染,无溶剂色浆的突出优点就是能够减少有机溶剂对环境的污染和对人体的损害,更具有实用性和发展前景。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无溶剂聚氨酯鞋底用白色浆,为化工行业中鞋底发泡染色的专用着色剂,广泛用于各类聚氨酯鞋底基材的发泡上色和增白,具有绿色环保、耐黄变性能好的特点,同时具有较高的白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无溶剂聚氨酯鞋底用白色浆,包括以下组分(按重量份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纳美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纳美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3513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