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石灰石-石膏烟气脱硫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235499.7 | 申请日: | 2019-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668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5 |
发明(设计)人: | 马小刚;刘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海市传创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78 | 分类号: | B01D53/78;B01D53/5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36000 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海城***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石膏 脱硫吸收液 石灰石 化工产业 脱硫助剂 烟气脱硫 副产物 烟气 废弃物 吸收塔 石灰石浆料 石灰石脱硫 石灰石原料 含硫烟气 逆流接触 脱硫效果 吸收液 喷淋 脱硫 堵塞 净化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石灰石‑石膏烟气脱硫方法,以石灰石浆料作为脱硫吸收液,加入镁化工产业的废弃物或副产物作为脱硫助剂,将吸收液从吸收塔顶部喷淋,与含硫烟气逆流接触对烟气进行脱硫,反应得到石膏以及净化后的烟气。本发明在石灰石脱硫工艺的基础上,将镁化工产业的废弃物副产物作为脱硫助剂,变废为宝,有效的减少了石灰石原料的用量,并且脱硫效果稳定,也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脱硫吸收液中毒以及堵塞管路的问题,具有较好的使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烟气脱硫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种石灰石-石膏烟气脱硫方法。
背景技术
烟气,主要来源于锅炉、窑炉等,是化石燃料燃烧后产生的有害气体。烟气是气体和烟尘的混合物,其成分复杂,气体中包括水蒸汽、二氧化硫、氮气、氧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氢化合物以及氮氧化合物等,烟尘包括燃料的灰分、煤粒、油滴以及高温裂解产物等,是污染居民区大气的主要原因。
烟气中的二氧化硫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而二氧化碳、氮氧化合物、碳氢化合物,也会因其温室效应、带来污染等问题。因此,对于烟气进行净化处理,是必须且必要的。为了防治大气污染,我国也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如《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2011)》、《煤电节能减排升级与改造行动计划(2014年-2020年)》、《全面实施燃煤电厂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工作方案》,来改善和保护我们的环境。
烟气脱硫是最有效和应用最广的控制大气中SO2排放、降低酸雨危害的方法。烟气脱硫工艺主要分为湿法、半干法和干法三种。其中湿法烟气脱硫技术占据主导地位。湿法烟气脱硫技术主要有石灰石法、铵法和双碱法等。其中,石灰石法因其原料资源丰富、成本低廉、运行安全可靠、脱硫效率较高、适用范围广等特点,在湿法烟气脱硫技术中应用最多。
但石灰石法脱硫也存在较多问题,其原料需求量大、能耗高,尤其严重的是吸收液中毒问题、管路堵塞问题等,严重制约该工艺的发展。因此,优化与改进石灰石脱硫的工艺,对于提高脱硫效果、降低成本有着重要的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石灰石-石膏烟气脱硫方法,通过引入脱硫助剂,变废为宝,解决原料需求量大、吸收液中毒等问题。
本发明石灰石-石膏烟气脱硫方法,在传统石灰石脱硫工艺的基础上,以镁化工产业的废弃物或副产物作为脱硫助剂,按照一定比例与脱硫吸收液混合,用于吸收烟气中的二氧化硫,具体工艺为:
以石灰石浆料作为脱硫吸收液,将其加入脱硫塔的底部,调节吸收液的pH在6.2-7.0的范围内,然后再加入脱硫助剂,开启搅拌设备搅拌均匀后,开启吸液泵将含有脱硫助剂的吸收液运送至吸收塔顶部喷淋;含硫烟气从吸收塔下部进入,与所述含有脱硫助剂的吸收液逆流接触进行处理,反应得到石膏以及净化后的烟气。
进一步地,所述脱硫助剂的成分包括MgO、CaO、Mg3(PO4)2、Fe2O3、SiO2。其中,MgO和CaO可以辅助作为脱硫原料,与烟气中的二氧化硫进行反应,从而提高脱硫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脱硫添加剂相对于所述脱硫吸收液的质量为8%-30%。在该范围内,不会显著降低脱硫效果,并且随着脱硫助剂使用量的增加,有效的减少了石灰石的用量。
进一步地,所述脱硫吸收液的浓度为25%-40%。
进一步地,检测所述净化后的烟气,符合标准后排放,不符合标准则进入下一级脱硫塔继续进行脱硫处理。该步骤可循环多次,确保烟气符合相关排放标准。在生产中通常为一到三级脱硫即可。
本发明在石灰石脱硫工艺的基础上,结合镁法脱硫的技术,创新性的将镁化工产业的废弃物副产物作为脱硫助剂,在保证脱硫效果的基础上,变废为宝,有效的减少了石灰石原料的用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海市传创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海市传创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3549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